□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曹泽晖 杨志 凌晨1点半,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凯翔步行街热闹依旧。几名刚结束聚餐的年轻人因琐事在烧烤摊前发生争执,推搡叫骂声渐起。就在冲突即将升级之际,正在附近“蜂窝式”巡逻的民警迅速赶到,仅用3分钟便平息了纠纷。 这是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创新推行“零点后动态巡防”机制守护城市“夜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月湖公安分局通过动态织网、源头清淤、科技赋能,实现重点区域后半夜警情同比下降3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警力部署“精准化” 面对城市“夜经济”繁荣伴生的治安压力,月湖公安分局主动求变,摒弃“被动兜底”思维。该分局深度“解剖”近三年相关警情大数据,精确绘制出“风险热力图”:凌晨1点至4点是“峰值”,多条夜宵街是“热点”,醉酒滋事、财物被盗、纠纷冲突占总量超七成。 “我们据此在相应时段、点位叠加部署警力,针对性加强步巡盘查和驻点观察,连续两周成功将三起潜在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月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洪新军介绍说,数据引领下的“靶向巡防”,让有限的警力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彻底改变了“平均用力”的旧模式。 月湖公安分局围绕特巡警大队构建起“动态巡防+定点震慑+群防快处”的立体防控体系,打破固定路线,建立“蜂窝式”动态巡防网络。全局巡逻车在重点区域主干道低速巡行;步巡组高频穿插于背街小巷和人群聚集点;便衣力量紧盯治安乱点,形成明暗结合的全覆盖,并在5个最易发案点位设置“移动执勤岗”,警车停放、警灯闪烁,形成强大视觉威慑。 同时,该分局精心培训了120名商户安保骨干成为“平安合伙人”,强化群防力量。一天凌晨3点,辖区一家烧烤店经营者发现两名男子挨个拉路边车门,形迹可疑,立即按下一键报警装置。附近步巡组和移动执勤岗警力同步接收指令,仅用1分50秒就赶到现场,将正在实施车内盗窃的嫌疑人抓了现行。 共绘平安“同心圆” 守护“烟火气”,既要末端处置,更需源头预防。 月湖公安分局积极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凝聚多元共治合力。该分局联合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开展“夜经济安全护航”行动,规范摊点经营区域和时间。针对酒后易滋事这个“老大难”问题,该分局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卡”,印有提示标语和醒目的报警电话。目前,两万余份提示卡已覆盖辖区主要餐饮场所。 同时,月湖公安分局定期组织“平安夜话”恳谈会,邀请商户代表、居民、物业人员等坐下来聊问题、想对策。“噪声扰民”“占道影响通行”“个别摊点卫生差”……该分局12场恳谈会收集的43条意见建议,成为整改提升的“任务清单”,大量小摩擦、小纠纷在萌芽阶段就被联手化解。 为巡防插上“智慧翼” 科技是提升警务效能的助推器。月湖公安分局在重点区域加装智能设备。 “这套系统很‘聪明’,能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到我们巡逻民警的终端和大队指挥室。”指挥室值班民警演示道。 7月5日凌晨,系统发出警报,辖区某酒吧门口有7人激烈推搡。指挥室瞬间将有关信息推送至仅200米外的巡逻车组和附近便衣警力。民警2分钟内抵达现场,及时制止了一起即将演变成群体斗殴的事件。 此外,该分局自主研发了“夜间巡防智能调度系统”,成为警力调派的“最强大脑”。系统运行后,后半夜警情的平均到场处置时间缩短了40%。每周对典型警情进行回溯,复盘巡防轨迹、响应速度,据此动态优化下一周的巡防方案,形成工作闭环。 如今,在鹰潭市月湖区的夜晚,警灯闪烁的巡逻车、步巡民警的身影已成为“夜经济”里最让人安心的风景。月湖公安分局用精准、高效、智慧的守护,让城市“烟火气”在平安的底色上愈发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