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李光祯
7月16日一大早,福建省沙县公安分局夏茂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刚一开门,就迎来了不少办事群众。民警陈芳权的指尖在键盘上轻快跳跃,5分钟后,一张打印好的证明便递到了办事群众罗女士手中。 “我们几个都是长年在外经营小吃的业主,趁着回乡休整的几天时间,来派出所办理业务。”罗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以前有些手续需要到乡镇、城区来回跑,花费不少时间。现在有了‘一站式’服务,站这儿喝口水的工夫就能办成事儿,省出的时间能多包50笼蒸饺!” 打趣地说完这些话,罗女士晃了晃手里的证明,脚步轻快地消失在晨光里。 在夏茂这座户籍人口达4.6万的闽中古镇,有两万多人背井离乡,他们带着擀面杖、汤勺闯天下,把沙县小吃开遍大江南北。这些小吃业主是古镇的“流动名片”,却也常因身在异乡,担心被办理户籍、证件业务等琐事绊住脚步。 2022年3月17日,作为三明市三个试点之一,夏茂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挂牌成立,给这些奔波的奋斗者配备上了“贴心管家”。 推开服务大厅的玻璃门,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多个业务板块在同一区域铺开,蓝色指引牌清晰地标着“小吃业主绿色通道”。据统计,窗口运行3年来,累计为小吃业主办理户籍业务8000余次、交管业务1000余笔、出入境证件220余份,其中85%的业务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 “我们算过一笔账,平均每项业务能为业主节省3小时以上。对靠时间挣钱的小吃店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陈芳权边整理材料边说。 话音刚落,陈芳权的手机在桌上振动起来。他拿起一看,是“夏茂小吃业主服务群”的消息提示。 像这样的小吃业主服务微信群,夏茂派出所一共建立了4个,群成员1800余人,覆盖数千在外打拼的小吃业主家庭,已经成为派出所延伸服务的“窗口”。 去年8月的一个深夜,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求助信息,在江苏苏州开小吃店的黄先生发了一条信息,急得连打3个感叹号——“孩子下周报名上学,户口簿没了怎么办!!!” 消息刚收到,夏茂派出所所长陈连华就秒回了信息:“别急,把你的身份证照片发过来,我们连夜核实信息,明天就能补办寄出。” 当天晚上,派出所民辅警调阅档案、核对信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新户口簿送到了镇快递点。3天后,黄先生在群里晒出孩子拿着户口簿报名的照片,激动地说:“夏茂派出所的效率,比我们煮扁肉还快,感谢。” 这样的“云服务”,在夏茂镇早已成为常态。针对小吃业主常年在外的特点,夏茂派出所不仅通过微信群推送证件到期提醒、政策解读,还联合邮政开通“证件快递专线”,3年来累计为外地业主邮寄证件100余件。 针对留守在镇上的老人和孩子,民警们组成“留守服务队”,每月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拍照办证,到学校给留守儿童讲安全课。这些事,业主们在千里之外的小吃店里刷着微信群就能看到,心里更踏实。 “小吃业主走南闯北,我们多跑一步路,多尽一份心,他们就能在异乡少些牵挂,多些干劲。”陈连华说道,如今在夏茂镇,“有事找窗口,难事问群里”已经成了小吃业主们的口头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