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法制日报

扎根瀚海篆刻正义年轮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03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观看视频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天山南北,胡杨挺立。
  这种坚毅的沙漠之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以其撼人心魄的生命力折服世人。
  七秩岁月,沧桑巨变。
  自195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七十年壮阔征程中,经济发展动力澎湃,社会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稳固,文化百花园繁荣竞放,生态环境绿意盎然,对外开放通达四海。新疆,处处激荡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法治始终是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坚强保障。新疆检察机关坚守职责使命,与新疆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经济发展守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新疆检察机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胡杨精神内化为不竭的动力源泉,扎根瀚海大漠,将公平正义篆刻在时光年轮,在推进依法治疆的征途上展现有力检察作为。
根扎边陲催生丝路新枝
  新疆塔城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作为西北沿边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已迅速成长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在国家战略赋能下,试验区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如果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胡杨精神的内核,那么扎根边疆、甘于奉献则是其最鲜明的实践表达。加速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的前沿,跃动着“检察蓝”的守护身影。
  塔城地区检察机关通过健全协作机制、定期走访口岸企业、开展法治宣传等方式,精准对接司法需求,精准供给法律服务,不断增强企业人员法治观念,提升企业满意度,保障企业安心经营。
  “近年来,我院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严厉打击破坏外贸经济的刑事犯罪,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口岸经济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塔城分院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已经成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中亚国家司法合作交流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安排,将于今年下半年接待乌兹别克斯坦检察官在这里培训,这也是基地建成后承接的首批涉外检察人员培训。”据国家检察官学院新疆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敏介绍,该基地与2024年最高检批准设立的“中亚国家司法检察研究基地”共同服务于推进同中亚国家的司法合作交流,目前正在围绕中亚国家检察制度和法律制度开展编译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为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围绕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全区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与海关缉私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全覆盖,高质效侦办一批重大玉石、洋酒走私案,有力维护国门安全。
  “我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设立检察综合服务中心。2024年10月,首批13名检察人员组成5个检察官办案组进驻法务区,开展来访群众接待、法律咨询服务等检察业务工作。”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华英说。
枝擎碧空守护绿野繁星
  乘坐飞机从高空俯瞰,天山北麓一带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地势。
  这里是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三城簇拥之地——新疆经济引擎、人口高地,亦曾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近年来,自治区全力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每逢冬季,重污染天气仍频发,治理陷入攻坚“瓶颈期”。
  2023年,经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检察院启动为期两年的“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活动。
  针对某县自然资源局对两家违法占地未完全履职问题,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创新“代表全程参与评估”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组成监督评议组,全程参与大气污染案件整改评估……昌吉回族自治州两级检察机关集中力量对全州排污企业开展地毯式核查,以类案监督方式,督促行政机关综合施策。
  扎根边陲写青春,是胡杨精神的写照,也是吐鲁番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干警米热古丽的选择。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白天走村进巷核查线索,夜晚在办公室研读文件到星光满天。她案头摆放的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写着:“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守护坎儿井清水长流。”
  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吐鲁番坎儿井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为凝聚保护合力,促进协同共治,吐鲁番市检察院联合文物、水利部门共同开展坎儿井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对全市上千条坎儿井进行梳理汇总,多方位、多角度核查案件线索,针对坎儿井井口裸露坍塌、井边倾倒垃圾、未设立保护标识等问题进行监督,行政机关收到建议后,对裸露、坍塌已分辨不清的11个井口重新堆土修复并进行加盖加厚、沿坎儿井暗渠走向设立保护标志2处,清理长度约4公里,让千年古渠焕发新生机。
脉连古今绘就文化新卷
  位于库车市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建于汉代,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雄姿犹存,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最完整、时代最久远的烽燧。它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建筑,亦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承载着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
  2014年,克孜尔尕哈烽燧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库车市人民检察院通过与文物保护部门搭建“文物+检察”联动协作模式,将文物保护的专业力量与检察监督紧密相连。为强化日常监管,库车市检察院创新建立“季度回访+随机抽查”制度。检察官定期跟随巡护员查看烽燧保护情况,重点查看保护围栏完整性、警示标识清晰度及周边环境变化,针对发现的轻微损坏问题及时督促文旅部门整改。
  “针对游客增多带来的潜在风险,检察官还向景区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设置参观步道、安装监控设备,既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又实现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平衡。”库车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吾力亚提·吐迪介绍。
  山河为证,岁月可鉴。一部中国新疆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激扬奋进的创业史和奉献史。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已然成为一种丰厚滋养,一种精神指引,为广大检察干警砥砺前行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