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蒲晓磊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介绍说,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方面。我们着眼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不断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等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资政,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专项监督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支持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参加国家政权建设,并在人民政协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平台,也为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和法治保障。“十四五”时期,人大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党中央对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人大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说,“十四五”时期,全国政协坚持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紧扣“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建言献策,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提高调研、协商、提案、信息等工作质量,共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413项,提案立案25043件,收到信息来稿21.6万余篇,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政协信息2380余期,一大批建言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机制,制定修订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等229件制度文件,提高协商议政和各项履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介绍说,“十四五”以来,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配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立法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写入了11部相关的法律,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法律支撑。国家民委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累计选树了95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2024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了72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隆重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