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雪泓 8月14日,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砺技十载 智护新程——技术调查官制度运行成果暨前沿研讨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先后选任技术调查官306人,参与4360件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工作,出具3000余份技术调查意见,助推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整体缩短近四分之一。 据了解,我国正式确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已届满十年。此次研讨会聚焦总结十年工作经验,深入探讨技术调查官制度前沿热点,旨在为制度完善与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水平提升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技术调查官参与了该院专利民事、行政案件的审理,实现专业领域、诉讼流程全覆盖。技术调查官专业领域涵盖机械、化学、医药、材料、通信、电学、光电七大传统技术领域,参与的诉讼环节涵盖诉前保全、庭审、勘验、证据保全、调解、判后释明全流程。由于技术调查官的参与,使得法官对于疑难复杂、跨领域的技术事实的把握更加精准,输出的裁判规则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成果展示环节,来自各地的法官及技术调查官代表分享了技术调查官制度体系构建的丰硕成果。十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下,全国各知识产权法院、知产法庭积极探索,在技术调查官选任机制、运行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众多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实践样本。 在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技术调查官制度实践与发展”“比较法视野下技术调查官制度的镜鉴”“进一步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的立法构想”三个专题展开讨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就技术调查官制度现存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展开深度研讨,提出诸多前瞻性、建设性的思路与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