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工第一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奉献为先、服务为先、引领为先”为党建理念,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公卫特色的党建“123”工作模式,即坚持“为国家培养人,为社会服好务”一条主线,实现“党建与教育科研融合、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两个融合,强化“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榜样引领”三个致力,着力打造“有信仰、有情怀、有奉献、有专长”的服务型党支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筑牢组织根基 构建高效党建工作机制
党支部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支部现有党员29人,占学院教师总数的39.7%。支部设支部书记、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青年委员各1人,组织架构健全,职责明确。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模式,依托线上网络平台,拓展党员教育途径,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支部注重政治引领和思想铸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史学习等,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支部党员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师德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深化“两个融合” 推动党建与业务双促共进
支部紧紧围绕“党建与教育科研融合、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两大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党建与教育科研融合方面,支部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实力”助推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的“硬发展”。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近年来,预防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统计学和环境卫生学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流行病学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支部党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5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方面,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党员冲锋在前,组建流调专家组,参与多地防控工作。多名党员教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聚力“三个致力” 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支部通过“强化政治统领、强化党建引领、强化榜样引领”,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政治统领,致力为教书育人铸魂。支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强化党建引领,致力为专业发展把向。支部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推动预防医学专业跻身国家一流专业行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获评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支部积极参与学院重大事项决策,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把关作用。
强化榜样引领,致力为服务社会聚能。支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树立身边榜样,激发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热情。支部组织开展“暖生暖师”活动,解决师生实际困难;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健康服务,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支部党员在健康科普、社会调研等方面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表彰。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工第一党支部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深化“123”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融合发展。通过多措并举齐发力,努力打造“教书育人做表率、社会服务当先锋、支部建设树榜样”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阎升光 孙 健 沈福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