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共同构成的“五史”,是华夏儿女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的记录。“五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教育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党员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以“五史”为镜,全面推进“五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五史”学习教育的优势,拓展咨政育人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和方向的认同感,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砥砺前行。
强化理论教学 提升“五史”学习教育效果
扎实开展“五史”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具有深厚历史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党员具有重要意义。校(院)构建系统深入的党的创新理论课程体系、科学完备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和务实管用的履行能力课程体系,提升“五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校(院)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的深刻内涵,不断丰富理论教学内容。一是开设“五史”相关的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教学等课程,引导学员准确领会“五史”精神内涵,并将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围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五史”等内容设置“党性教育”课程,突出党规党纪、强化政治忠诚教育,让党性教育严起来、活起来,促进学员把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思考。三是聚集“七种能力”,开设“提高履职能力”的课程,加强履职能力教育,引导学员切实提高自身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丰富理论教学模式。校(院)探索使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授课模式,加大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等课程开发力度,重点提高案例课程占比,将“五史”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带领学员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伟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改革与建设成功的伟大创举,引导学员边学习、边转化、边提高,学会运用“五史”力量开展实际工作。同时,不断延伸授课主体,持续开展“上讲台”活动,让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先进人物讲自己的事,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操性。
丰富教育抓手 拓展“五史”学习教育平台
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优势,为“五史”学习教育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校(院)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创新“五史”学习教育道路,以数字化赋能沉浸式、体验式、模拟式课程开发,增强“五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让教学“活”起来、学员“动”起来,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和实践性。
丰富数智教育形式。校(院)携手融媒体推出“理论微课堂”系列视频,邀请专家从不同层面对“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切实增强学员的文化自信和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走进西柏坡 感悟西柏坡”专题报告,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声光电、场景塑造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呈现了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革命转向建设的重要转折,深刻解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
丰富数智教育内容。校(院)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相结合等形式,向上级党校、知名高校借“外脑”。积极利用智慧校园、在线网络为学员带来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推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化,促进教育培训有形、有感、有效。
强化科研创新 激发“五史”学习教育力量
党校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使命,要同步于党的理论创新进程,把研究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科研的重点重心,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秉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原则,始终坚持科研工作和决策咨询相辅相成,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推动“五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落细。
加强理论阐释。校(院)充分发挥理论建设重要阵地、新型智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聚焦“五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加强理论阐释,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西柏坡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研究》等多部专著的出版,有效拓展了校(院)理论影响力和号召力。
加强调查研究。校(院)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五史”学习教育等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内容,及时设置重点科研选题,精心组织重点文章的撰写和发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实现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姜文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