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经济日报

建设县域乡村头雁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

日期:08-30
字号:
版面:第04版:国际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提质,核心在“头雁”。作为沂蒙革命老区高校,临沂大学深耕乡村教师培养20余年,自2008年起,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教育主管部门携手,直面乡村头雁教师“资源孤岛化、培养断层化、生态封闭化”三重困境,以“校地融合、协同创新”为战略支点,构建起“政策筑基、教研赋能、资源联动、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乡村头雁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累计培育县域头雁教师278名,入选国家级区域实践案例,成为校地协同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样本。

锚定校地协同 破解乡村育师难点

临沂大学与沂南县的合作,始于对乡村教育“领军人才短缺”难点的精准把握。2008年,双方联合调研发现,沂南县62.8%的乡村教师面临“想成长无路径、学技能难落地、强能力缺支撑”的困境。

基于此,双方确立“头雁引领、群雁齐飞”核心理念,将头雁教师培养纳入临沂大学服务老区、扎根基层的办学定位,以两大项目为抓手落地理念。一是依托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校地联盟”协同培养农村小学卓越教师新模式的探索》,明确高校、地方的分工,临沂大学组建专家团队、沂南县提供乡村学校实践基地,共同设计“实践导向”的育师方案。二是借助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名师引领下县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模式探索》,打破“高校只管培养、地方只管使用”的壁垒,构建“县教体单位—临沂大学—乡村中小学—村居(GUSV)”四位一体协同框架,将育师过程与乡村教育实际、乡土文化资源深度绑定,确保头雁教师“扎得下、带得动、留得住”。2015年,正式提出“打造县域头雁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锚定“让每一位乡村教师身边都有头雁”的核心目标,开启从单兵突进到群体跃升的改革。

分步构建生态圈 支撑头雁教师成长

历经20年探索,临沂大学与沂南县将生态圈建设分为“问题诊断—系统构建—路径创新—推广深化”四阶段,形成“圈层支撑、阶梯成长、数智赋能”的实践体系。

搭起“四大圈层+五维保障”育师框架。针对成长孤岛化,双方以资源流动、协作共生为核心,搭建四大支撑圈层。一是工作实践场域圈,以沂南县63所乡村学校为主阵地,临沂大学专家定期驻校指导,帮助头雁教师将“乡土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指导大庄镇河阳中心小学教师开发本草纲目与古诗词跨学科课程,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二是校际联研协同圈,组建“1所城区名校+N所乡村学校+临沂大学虚拟教研室”的协作体,每月开展“同课异构+专家点评”,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联研活动126场,解决乡村课堂难题320余个;三是数智技术赋能圈,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临沂大学协助沂南县建成沂南云课平台,上传城区名校的优质课例、教案课件、教研视频等资源1.2万条,头雁教师可随时在线学习、与城区名师实时交流;四是外部资源支持圈,临沂大学牵线鲁东大学、武汉大学等专家,每季度到沂南开展一对一问诊,同时,挖掘沂蒙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资源,协助开发《沂蒙本草与诗词》等乡土课程28门。

在此基础上,双方同步打造“制度、理论、文化、实践、数智”五维保障:临沂大学制定《乡村头雁教师研修方案》,沂南县出台头雁教师专项津贴、职称评审单列指标等政策,形成政策托底、理论护航、文化浸润的育师生态。

打通“四阶成长+乡土驱动”通道。为破解培养碎片化,双方设计“新手—骨干—头雁—专家型”教师四阶成长通道,每阶段匹配差异化培养重点:新手教师通过“临沂大学师范生支教+乡村教师跟岗”双导师制,夯实教学基本功;骨干教师参与“乡村教育专题研修班”,每年完成102学时理论学习+30节示范公开课;头雁教师牵头“名师工作坊”,联合临沂大学专家开展课题研究,沂南县铜井镇中心小学在1名教师指导下带领69名乡村青年教师,研究小学智趣味、生活味、文化味的“三味数学”,成为省级教学能手和齐鲁教育名家培养对象;专家型教师参与乡村教育研究项目,如3名头雁教师联合高校团队申报的课题获立项山东省教育规划课题。

同时,创新“乡土问题驱动—校际协同攻关—课堂实践迭代—评价反思提升—全域辐射引领”培养模式:以乡村学生阅读素养薄弱为例,临沂大学专家与沂南头雁教师共同研发“语文+乡土研学”课程,学生的阅读素养显著提升。

提炼“135指南”,让经验可复制。2020年起,双方总结实践经验,形成135操作指南:1个核心理念(头雁引领、群雁齐飞)、3级成长阶梯(新手—骨干、骨干—头雁、头雁—专家型)、5维支撑系统(制度、理论、文化、实践、数智)。相关经验在5省12县推广,成果入选国家级区域实践案例、获国家教育部门课题立项,实现从局部实践到全域应用的拓展。

从育师到兴教 激发乡村教育动能

经过20多年实践,沂南县乡村头雁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已形成培育一名头雁、带动一所学校、辐射一片区域的效应。在头雁教师的引领下,全县乡村学校实现3个转变。一是头雁教师队伍“强”起来,累计培育的278名头雁教师中,6人获“全国模范教师”“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等荣誉、21人成为省级名师,带动沂南县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跃升。二是乡村教育质量“升”起来,生态圈推动先进理念落地,沂南县乡村学校“数学+劳动”“科学+乡土”等特色课堂覆盖所有乡村校;沂南乡村学生学科合格率平均提升23%,家长满意度达98%。三是校地协同影响“广”起来,临沂大学依托生态圈培养的师范生中,12人入选全国性的乡村师范生计划,“梓琪支教志愿服务队”获上级表彰,形成“培养头雁—带动群雁—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临沂大学与沂南县的实践证明,头雁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是县域培育乡村教育领军人才、激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金钥匙。乡村头雁教师培养不是高校单方面输出,而是校地协同共建生态。未来,双方将继续升级生态圈2.0版本,开发AI伴学系统,探索“头雁教师+人工智能”“头雁教师+跨科协同”等新模式,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力量。

(曹彦杰 万 彤 杜雯雯 李志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