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吴兆祥介绍,10件年度典型案例涉及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环境治理与服务等多个领域。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则集中体现人民法院坚决贯彻“最严法治观”,坚持“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坚持“能动履职,协同共治”,坚持统筹适用法律责任,形成司法治理合力的审判理念。
司法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2023年,人民法院聚焦公正效率,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推动审判能力现代化——
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及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
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企业、行业从源头上完善管理、消除隐患;
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持续打造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普法宣传品牌,会同央视策划制作《江河之上》《环境司法护佑绿水青山》等影视作品,持续建好、用好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特别是强化数字赋能,以更高标准、更新技术、更优方案建设法院 “一张网”,上线运行诉讼服务“有信必复”平台,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建成运行,加强环境资源条线审判监督指导与解惑答疑,全面提升了环境资源审判队伍现代化能力水平。
在深化国际交流、讲好环境司法故事方面,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中德环境司法线上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派员出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到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参加环境司法研讨活动,以及为金砖国家司法培训班授课等;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荐第4批共1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2部环境司法报告。中国法院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许。
“2024年,将把握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契机,认真梳理总结环境司法实践规律,积极推进将成熟的司法经验固化为法律规定,为更好发挥环境司法功能奠定法律基础。”吕忠梅表示。
杨临萍指出,人民法院将聚焦“公正与效率”审判工作主题,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坚持能动履职,深化理念变革,狠抓能力建设,推进“三合一”实质化运行,推动构建多元共治大格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供更加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