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办案子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系统性思维,坚持‘如我在诉’,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程序正当的基础上实现实质正义。”最高法六巡副庭长刘少阳决定尽最大努力争取双方互谅互让、以弥合分歧。
“当前你们两家已形成一种上下游的自然生态,如果斩断合作,对谁都不利。”对着两家企业,刘少阳反复强调不宜为一时之利赌气,而应放远眼光、作长久打算。
与此同时,则是在调解技巧上“下巧功”。
针对两家企业态度上的反复,特别是国企对调解的不积极,甚至排斥,六巡直接找到了兴钢公司的上级单位协助调解,此外还为两家公司私下协商留足时间、空间。
“这样做,可谓事半功倍。”刘少阳表示,民商事纠纷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商业博弈,法官显然不能替代当事人作出商业判断,但是面对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为双方沟通搭建更多平台,促使其找准各自市场地位,对“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我是几乎每天都会向双方了解进度,有时是询问双方协商到什么程度了、对已达成结果报批到什么程度了;有时干脆绝口不提案件,仅是关心一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企业合规管理上提提建议、简单聊聊近期的国际钢铁价格等,以此敦促调解。”
可喜的是,双方不仅没有因为法官的频繁联系而心生反感,反而从中感受到了真心实意,认为法官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其考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4月11日,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决定各让一步,兴钢公司不再主张煤气费,新能公司不再主张蒸汽费并对主张的电费同意再减免一定利息,长达5年的纠纷画上句号。
刘少阳告诉记者,通过此次纠纷的圆满化解,双方还形成了更深的理解和互信,兴钢公司得以节省一大笔废气治理费用;新能公司则增加了投资,添置了一套新型环保发电设备,两家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了煤气和电力的合作供应规模。春风化雨,一起“老大难”案件,成了绿色合作的“新样板”。
(文中铁化集团、兴钢公司、新能公司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