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人民法院报

依法妥善化解劳动争议 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日期:05-18
字号:
版面: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要立足审判职能优势,不断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多措并举“稳就业”,统筹兼顾“助发展”,创新机制“促治理”,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劳动争议纠纷是否能得到妥善化解,不仅事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且关乎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前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六个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职能作用,彰显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加强审判指导,制发司法解释、司法建议书、规范性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多措并举落实我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争议案件的正确审理。此次发布的六个典型案例,展现出人民法院办理劳动争议案件所坚持的“稳就业”“助发展”“促治理”的基本理念,为办理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典型示范样本。

    筑牢“稳就业”的幸福根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办理工作中,人民法院不仅力求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等基本需求,而且不断满足劳动者在确认劳动关系、平等就业、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劳有尊严、劳有所得、体面劳动。例如,在典型案例六中,李某因妻子待产回家陪产未出勤,至某服饰公司结算工资时发生冲突。法院判令用人单位支付男职工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有助于引导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进一步落地完善。

    夯实“助发展”的法治底线。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27条,要求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运用法治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人民法院衡平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能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良性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支撑。在典型案例五中,研发人员李某辞职后拒不交接工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法院依法判令李某赔偿某公司损失,维护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法治之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促治理”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良好相处是一场双向奔赴,映照着社会发展的万千气象,影响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审判中不断完善裁判规则,加大调解力度,引导企业与劳动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畅通仲裁、诉讼衔接程序,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典型案例一中,崔某在工作中受伤后,因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与某高纤公司发生争议。法院从双方签订承包合同的内容和实际履行情况入手,实质性审查双方之间是否具备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典型案例三中,人民法院认定离职人员李某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判令驳回某公司要求李某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的诉讼请求,展现了法院否定违法竞业限制行为的鲜明立场,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要立足审判职能优势,不断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多措并举“稳就业”,统筹兼顾“助发展”,创新机制“促治理”,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