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经营报

专家观点

日期:07-21
字号:
版面: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山西需打破行政区划束缚 加快与京津冀接轨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

    山西转型已实施多年,且具备晋商文化传统、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

    然而,历史原因形成的“一煤独大”结构,导致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生态破坏严重。尽管山西付出巨大努力,但能源基地身份和煤炭依赖惯性,使产业结构仍未根本转变。

    山西融入京津冀,需加快交通对接。太原至北京高铁、雄忻高铁(雄安至忻州)将大幅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京津冀能源产业向山西布局,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

    山西转型不能脱离区域协同,需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快与京津冀接轨,省内也要“一盘棋”布局产业分工。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产业、人才;二要挖掘文旅资源,做好宣传,促进产业多元化。

    

    必须未雨绸缪培植接续替代产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

    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重要资源型地区,高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未雨绸缪,培植接续替代产业。

    按照可持续发展路径,当煤炭市场形势较好时,山西应将部分盈利作为接续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培育新产业;当煤炭市场形势不利时,基金便可支持产业转型。山西融入区域协同,首要任务是完成国家能源保供使命。在此前提下,可利用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在京津冀设立“人才飞地”,吸引人才与企业,借力外部资源发展科技产业。

    山西作为中部六省唯一非粮食主产区,应发挥能源优势,打造全国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未来几年将是山西转型关键期,希望届时煤炭主导的经济形态得到根本改变。

    一方面,围绕煤炭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做好煤化工、煤制气、煤制油等下游产业;另一方面,提升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

    

    只有制造业真正壮大才能改变“一煤独大”结构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曹海霞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普遍难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生态代价高、路径依赖等是共性。

    山西的独特性在于:一是范围大——转型覆盖全省;二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承担国家能源保供角色,形成路径依赖。近年,山西非煤产业虽有发展,但结构调整仍需时间。

    山西长期为京津冀、华北供能,但产业互补性不足,协同水平不高——钢铁产业多转移至河北,高科技产业因门槛高而承接较少。

    建议从“全国一盘棋”高度,将山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用能、高载能产业向山西布局。

    未来5—10年是山西转型窗口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有可能突破,也最应突破。只有制造业真正壮大,才能改变“一煤独大”结构。

    近年,山西在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进步显著,但相较兄弟省份仍缺突出优势。建议国家在高载能产业布局、碳排放指标等方面向山西倾斜,助力转型。

    本报记者黄永旭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