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黄车ofo吗?
2014年,戴威与北大校友共同创立了ofo。随后,公司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高歌猛进,一度在全球连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量超3200万单。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曾经的ofo,也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短短四年内就完成了11轮融资,吸引了阿里和滴滴等巨头的投资,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
然而,看似坚不可摧的ofo,从成立到辉煌再到败退却只经历了四年时间,其崩溃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如今,依然有1600多万用户排队等待退押金,两档押金199元和99元,即便是都按后者计,待退的押金也超过16亿元。
ofo,曾经是共享模式的开创者和共享单车市场的霸主,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在资本市场上一度风头无二,却在其巅峰时期轰然倒塌,留下诸多的遗憾和疑问。这场失败注定是要载入商业史的。曾经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之一,曾经在聚光灯下受到资本和各方追捧的明星独角兽何以如此惨淡收场? ofo何以如此迅猛地成功,又何以如此迅速地衰败?本期商业案例,《中国经营报》记者带你一起回顾ofo的勃兴与速衰,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