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电子报

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高地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图为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

为更好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引领、赋能作用,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了《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优化产业布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

按照《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广西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协同,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新发展模式、新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820亿元;到2026年,力争突破2090亿元;到2027年,力争突破2400亿元,将广西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高地,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发展更全面,产业链条更完善。

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优化产业布局。

突出“四大重点基地”发展引擎。以南宁、北海、桂林、玉林市为重点基地,加快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建设,构建重点区域带动周边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点状分布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型升级,打造1个超800亿元、4个超100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构建两个协作发展产业带。聚焦承接产业转移和跨境产业协作,推动柳州、梧州、贺州、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市立足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细分产业,通过多市联动、错位布局、协同配套,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发展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东中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带和跨境产业协作带。

升级产业群链

《行动计划》提出将开展产业群链升级行动。聚焦“屏、芯、端、网、器、材”,以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为牵引,做强“三个”核心产业、做大“三个”高成长性产业,形成6条优势突出、配套完备、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链,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构建“33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做强三个核心产业。

在电子元器件产业方面,大力发展芯片、汽车电子产业,针对域控制器、抬头显示等智能座舱关键零部件,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配套水平。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引进建设智能传感器、电磁器件、电子玻璃、光学玻璃等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新型显示产业方面,加快发展Micro LED、硅基OLE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前沿显示产品,大力引进掩膜版、光学膜、背光源、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芯片、靶材等关键配套项目。

在网络通信设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智能网卡、高端路由器、射频设备、光通信器件、光网络设备等产品,推进5G、IPV6等关键技术应用。引进车载通信模组、天线模组、光通信模组、卫星通信等项目,实现进口零部件本土化发展及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研发生产,提升产业发展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是做大三个高成长性产业。

在智能终端产业方面,提升精密结构件、连接器、散热器、摄像头、玻璃盖板等配套生产能力,引入发展智能安防设备、智能保育康复产品、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拓展终端产品智能化、场景化应用方向,推动整机与配套企业协同集聚,构建智能终端全链条、多元化产业体系。

在电子专用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子铜箔、电子铝箔等,提升配套服务区内产业能力。加快引进电子玻璃、液晶材料、有机发光材料、高纯硅、靶材等关键材料项目,补强产业链上游短板环节。

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重点发展光通信芯片、车载芯片、功率器件、显示驱动芯片等产品。围绕人工智能、5G通信、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应用场景,推进专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产业化,构建多元协同、分工有序的半导体产业体系。

三是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强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软件产品创新突破,增强信息技术服务供给,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突破工业软件,鼓励有工业基因的软件企业面向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围绕冶金、机械、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建立“通用大模型+工业软件”的新范式,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嵌入式软件,鼓励软件企业面向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

强化人工智能模型框架软件和硬件适配,打造一批大模型驱动的行业智能体;聚力发展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培育服务于广西优势产业的行业定制化软件,重点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翻译软件、跨境电商、文化旅游、智慧口岸等软件产品;优化信息技术服务,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需求,加强典型场景下的算法服务。

围绕数字化管理咨询、一体化集成、智能运维等,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创新人工智能产品

《行动计划》提出将开展创新升级发展行动。

依托链主型龙头企业搭建具有中试验证、检测认证等功能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门槛,促进技术成果在产业链内快速转化。依托区内研究所、院校,建设集产品检测、成果转化、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区上下优势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探索与国家双一流高校产业合作,合力攻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六基”领域,突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方向,鼓励企业以“揭榜挂帅”等形式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创新攻关项目,积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鼓励支持企业在桂设立企业技术中心,从简单检验检测生产研发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转变,支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广西还将开展人工智能产品创新行动。

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以及基础数据服务、算力中心、计算设备等相关硬件,深化先进计算、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在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推动企业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终端软件。支持链主型龙头企业基于大模型打造适应电子信息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的研发产品设计、性能预测、供应链优化等一批行业垂直领域模型。

《行动计划》还提出将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升级行动。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争创卓越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刚需高频、复杂典型场景,研发推广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引导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鼓励开展电子信息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推进产业资源利用循环化。

在跨区域跨境开放合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积极布局金属电子材料、化工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及中游模组、印刷电路板、结构件等,建设边境地区跨境电子信息合作园区,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合作,建设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高地。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各类展会,举办软件产业资源对接活动,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