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电子报

看“三工”如何追波逐浪数字化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0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个夏天,笔者有幸去了一次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大浦海啸馆,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次“海啸”的冲击。面对突然到来的、一人多高的巨浪,全场一片惊呼。即景即刻,笔者不由得生发人生哲感,在自然之势、之力面前,人是无可阻挡的。但同时,也可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在自然之势、之力面前,以拥抱挑战、潇洒弄潮儿的姿态去顺应巨浪。

由此,笔者想到当前的工业发展,其实也正在遭遇一场“海啸”。这场“海啸”的名字就叫数字化。数字化之所以成为“海啸”,是因为它融入了一种最基础的资源——数据。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基础的发展资源无外乎三样:物资材料、能源和数据。围绕着物资材料和能源的应用升华,我们分别迎来农业化和工业化的“海啸”浪潮。而今天,当我们加入数据这一基础资源的时候,一场数字化的“海啸”到来了。面对这样一场“海啸”,是恐惧、被动消极地被拍打出局、拍上沙滩,还是笑面巨浪,顺势而为,勇立潮头?这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选择。我们当然都希望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当然都希望选择后者。那么,选择有了,我们如何践行呢?笔者以为,当前就是要把握好“三工”,这是追波逐浪数字化“海啸”的关键。

我们常说“三农”问题,而当下“三工”也是一个发展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综合体。笔者这里所提的“三工”指的是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人工智能。

“工业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数字化制造。火的发现,让人类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同样有所作为,这是延展了一半的季节作业时间,做到了全季节工作。电的到来,让人们在黑夜里也能如白昼一样工作,这是延展了一半的天日作业时间,做到了全天候工作。今天,数据的到来,让我们不仅能够在物理世界有所作为,而且在数字世界同样施展拳脚,这是延展了又一个作业空间。工业大数据正是为了数字世界的建造以及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联动而兴起的革命性世界观与方法论。国家先后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我们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开启了数字化制造的征程。

在这个时期,我们积极地将软件融入制造各个环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指标被写入规划。“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成为衡量各地数字化制造的标尺。我们开展两化融合贯标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制造业发展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解决管理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数字素养,将企业管理进化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这个时期,许多企业因为重视工业软件的应用,盘活了数据而胜人一筹。比如安徽的洽洽瓜子公司,其历史也不过刚刚20年,但由于公司起步之初就特别重视数字化,让公司迅速成为这一传统行业的头雁。

自2012年以来,随着通信能力的质升,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全面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将我们带进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工厂里的人机料法环测等诸要素都能得以连接,而且工厂的制造还能突破工厂的围墙,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连接,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也有了可靠的网络“鹊桥”。工业大数据让物理工厂成为可连接的数据体,工业互联网将各个数据体按需连接,让制造的机理与数字化的连接完全结合了起来,“机理+连接”直接让各域有价值的数据成为引领发展的突出要素。

在这个时期,我们有两项建设工作,一是要建设网络。企业内外网都存在改造任务,时间敏感网络、高质量的网络(未来网络)都在积极建设之中。工厂内部的网络也面临艰巨的改造任务,需要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协同,工业Pone和工业5G如何配合以相得益彰,还有宽带连接与窄带物联如何协作,成为企业建设的“急所”。

二是要建设平台。在建设平台中,如何配合产业链,做到“一链一策”的推进?笔者认为,这需要行业级平台,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级平台。为了帮助一个区域的中小企业共享共用软件与解决方案资源,我们曾尝试建设区域级平台。当然,更加庞大的跨行业、跨领域服务的平台也在积极建设之中。目前,国家级“双跨”平台已经有49个了,这些平台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有一类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级平台,这类平台专注解决一类问题,“压强”来得特别大,在实践中特别“管用”,是专家级的平台,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应。当前,“5G+工业互联网”连接工厂成为一种崭新的技术发展时代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力,也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关系,推动了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企业在全面互连、全面协同的新状态新格局之下,收缩业务切口,做深业务能力,将“专精特新”挺在前面,成为新的时尚。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怎样运用AI解决制造业的实际问题,怎样让工业生产来得更加智慧,成为工业人最热的关切。“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人工智能”将工业历史性地推进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阶段。这是数字技术时代至高阶段的制造状态。

数据、算力、算法成为这个阶段的“三剑客”。

其中,数据特别关键。举个例子,如果把通用大模型比作飞机,那么,它降落的机场就在于各个场景中的数据。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场景数据,才能把AI技术用起来、用到位。围绕着数据之争,传感技术、数据清洗加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分析与管控技术全面开花,创造了许多新业态,带来了AI时代的新经济。

数据的加工、运用与管理离不开强大的算力,各类AI归根结底都是要算的。当下,算力成为国力、区域力、企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强大的算力作保障,AI才能又好又快地施展。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算力越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各地都在争相布局算力,而算力又与电力能源紧紧捆绑在一起,这又联动了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

当有了浑身的肌肉、强大的体力的时候,武者过招,武术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这“武术”就是算法。未来的企业在充分数字化之后,最终拼的就是“算法”了。只要算法胜人一筹,最终的竞争力就会胜人一筹。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DeepSeek,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就在于算法居上。

需要冷静的一点是,当前的工业AI尚处于“早春二月”,成就还是“星星点点”的起始状态,而且价值创造远不及预期,很多还是“花拳绣腿”。怎样让AI在工业中普及与立杆见效,有三个要素应引起关注。

一是要从机理出发。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矛盾就是缺少复合兼容型人才。懂AI技术的,不懂具体产业机理;懂产业机理的,又缺乏AI技术的能力。一些在工业机理与人工智能两个方面双向奔赴的人才,正在跑赢时代。比如,安徽金星智控公司的一个AI博士团队在铜陵有色公司一沉就是5年,这批AI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后来都成为了铜冶炼的专家,最终推动了铜冶炼在智能配料、智能熔炼、智能精炼、智能电解和智能选矿等一系列关键流程工序中全面运用AI。

二是要从痛点出发。下围棋时,首先要从“急所”出发,这是最决定胜负的地方。这个“急所”就是工业生产中的痛点。首先解决这个点,才是最有价值的。安徽的彩虹公司生产大尺寸玻璃基板,之前良品率总有缺陷,导致竞争力受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得知,人为操作平均每天要失误0.53次是最大的原因。这就是“痛点”。后来,展湾公司加入到攻关队伍中,运用大模型代替人工操作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的竞争力由此提升了一大截。

三是要从系统出发。在企业中应用人工智能,要有全局的观念,不能“瞎子摸象”,只看局部。在企业的前端,怎样用AI去感知市场、精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是首位度的运用,它会让企业更加胸有成竹,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企业的中端,用AI去计算供应链和产业链非常关键,可以说,它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在企业的后端,从研发设计开始,贯穿整个生产与管理过程,都应该更加普及地运用AI,让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诸多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

数字化的海啸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怎样运用“三工”手段驾驭“数据”,追波逐浪,跑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时代,每一位工业人都要有自己的时代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平正自己在浪潮中的心态与姿态。现阶段,正是“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时期,“三工”问题是不是应该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环节?答案是:必须的!

(作者系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