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电子报

全球6G无线通信标准化工作启动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近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第一次6G无线接入网(RAN)工作组会议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标志着6G技术正式进入标准化研究阶段。据了解,本次会议共收到17家全球科技企业提交的19篇技术提案,核心聚焦近场通信技术的标准化落地。

据介绍,本次会议围绕6G技术落地的核心需求设置了两大与近场技术紧密相关的议程。

一是6G专题议程,聚焦6G无线接入(6GR)空口的基础设计:一方面,明确6G无限接入(6GR)空口的整体技术框架;另一方面,确定空口评估假设的核心维度——近场特性,成为判断6G空口性能的关键指标。这意味着近场技术不再是“可选技术补充”,而是6G从设计初期就必须纳入考量的底层逻辑。

二是3GPP信道模型修订,针对7-24GHz频段的近场信道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作为5G NR Rel-19标准中“7-24GHz信道测量与建模”项目的延续,本次修订直指现行标准的“模糊点”:此前TR 38.901协议为近场非视距(NLOS)信道冲激响应引入了天线单元级角域参数,但未明确参数定义,导致不同企业在技术落地时可能出现解读偏差。此次会议通过补充参数定义、校准仿真假设,为近场技术的统一研发扫清了标准障碍。

在企业提案方面,华为与海思联合提案锚定频段协议,明确提及7-24GHz频段的近场信道模型适配需求,为高频段近场通信提供协议层面的参考依据。

中兴与盛科在评估体系上发力,建议将TR 38.901中的近场信道模型纳入6GR评估,并将近场通信列为6G初期(Day-1)多天线技术的核心方案之一。

终端厂商更关注“用户体验落地”,小米提出“细粒度波束管理”思路,建议为近场用户设计专用码本,同时推动 FR3(第三频段)信道建模纳入近场特性。vivo强调“空间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认为这是提升6G频谱效率的关键;OPPO进一步明确FR3应成为6GR新评估场景,需重点测试大规模MIMO与近场技术的协同效果。

芯片与设备企业更关注技术底层突破:英伟达聚焦大规模 MIMO(mMIMO)增强,建议研究近场与远场用户的分布切换机制,并优化参考信号设计以适配“距离-角度”的相互依赖性。(章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