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记者: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如何,呈现了哪些主要特点?此外,对下一阶段工业生产有哪些判断?
付凌晖:7月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继续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继续发挥工业生产“压舱石”作用。7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二是高端化绿色化态势持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26.9%和21.7%。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的产量分别增长24.2%和21.4%。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和19.3%。
三是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大潮推动下,数字产品制造、智能产品生产发展向好,7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持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4%和11%。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推进,相关行业发展向好,7月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12.8%。
四是政策带动效应继续显现。“两重”建设稳步推进,“两新”工作加力扩围,对工业生产带动持续显现。设备更新带动下,7月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和15.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7月份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45.3%、8.1%。
总的来看,7月份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继续提升。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部分行业供求矛盾仍较突出,工业企业盈利依然承压。下阶段,工业生产发展向好具有较多有利条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
记者:7月份消费数据显现出哪些特点?如何看待7月份服务消费?对消费整体趋势有何展望?
付凌晖:扩大消费是做强国内大循环、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从7月份情况看,商品市场销售增速有所回落,7月份社会销售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但服务市场销售总体稳定,1-7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5.2%,与1-6月份基本持平。如果将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初步测算,1-7月份同比增长5%左右,今年以来整体保持稳中有升,表明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
从7月份市场销售总体情况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从商品零售看,以旧换新相关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促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继续显现,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8.7%、13.8%、20.6%和14.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继续支撑商品销售增长。
从服务零售看,信息服务零售快速增长。数字影音、网络娱乐等服务需求持续扩大,居民信息服务零售保持较快增长。1-7月份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增长超过1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电信业务总量、软件业务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也反映出通讯信息服务良好发展态势。
从发展趋势看,线上消费、新兴消费发展向好,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便捷高效,受到消费者欢迎。1-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成熟,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快速发展,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总的来看,7月份商品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服务零售保持总体稳定。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带动下,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待提升,消费内生动力仍待增强。
下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持续完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
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记者:7月份投资数据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下阶段的投资走势?
付凌晖: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比1-6月份回落,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在4%~5%左右。
投资名义增速的回落,既有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影响项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企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还有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行业投资动能在减弱,新兴行业成长尚难以完全对冲的原因。
尽管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继续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新兴制造业加快发展,支撑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投资增长25.2%,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1.7%,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8%。
二是高端行业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带动高端行业投资增长。1-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均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两重”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1-7月份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1-7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2%,拉动整个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四是能源绿色转型投资稳步增加。随着我国能源供给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不断扩大,有力支撑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1-7月份,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同比合计增长21.9%,保持较快增长。
总的来看,我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增长面临的压力是阶段性的,对此要全面看待。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投资空间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补齐民生短板都需要加大投入。
下阶段,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向好
记者:本周中美关税战再获90天延期,这将如何影响年内中国出口的表现?如何看待“抢出口”效应减退或者削弱下半年出口表现的可能性?未来几个月支撑出口增长的动能何在?
付凌晖:今年以来,面对贸易环境急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7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我国进口也在逐步回升。7月份货物进口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有利于扩大全球市场需求,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中国力量。我国货物进出口保持较强韧性,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推动外贸多元化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稳外贸政策发力、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下半年情况看,我国出口增长仍具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外贸多元化成效继续显现。尽管受高关税影响,我国对美出口下降,但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促进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对主要传统贸易伙伴和新兴贸易伙伴出口持续增长,1-7月份,我国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分别增长14.8%、8.2%和11.7%。随着我国持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外贸多元化对出口的支撑将继续显现。
二是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我国企业大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转型步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含量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也有利于出口增长。1-7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向好,1-7月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2%。
三是广大外贸企业活力较强。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市场波动,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措施作用下,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外贸企业积极主动作为,巩固开拓市场,为外贸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7月份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8.7%,快于全部货物出口增速。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应变求新,也有利于拓展外贸空间。
还要看到,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外贸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稳外贸,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政策效果也会继续显现。总的来看,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一定压力,部分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会改变,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明显,外贸企业积极应变,稳外贸政策持续显效,将继续支撑外贸稳健发展。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齐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