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透着深秋的寒气,“寒露”之名由此得来。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寒露”是第一个出现“寒”字的节气名称,从这个意义来说,寒露更迭的不只是节气,也是季节。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十一”假期过后,昼渐短,夜渐长,岭南及以北广大地区均已入秋,而辽沈大地已进入五彩斑斓的深秋,此时秋花怡人,秋叶绚烂,虽蝉噤荷残,但菊花盛开,别有一番秋日美景,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此时的沈城,天似水墨般湛蓝,树叶渐黄,果实变红,各大公园惊艳的浪漫花展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深秋百花凋,菊花偏偏在寒露时盛开。尤其沈阳的菊花带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英气竞相开放,花盏怒张,花瓣纷披,自成秋日里一方美景。寒露赏菊,历来是沈阳人民观赏秋色的一大传统,老沈阳人每到十月倾城而出观菊展,尤其中山公园秋菊展览历史悠久、声誉远播,早已成为沈阳的一张秋季名片。寒露菊香随阵阵凉风吹来,让我们共赴一场属于秋天的雅事——金秋赏菊。
菊海同庆山河美
时至深秋,蝉噤荷残,芦荻轻飞,桐残叶黄,千里铺霜,山川间色彩斑斓,邀约亲朋登高赏菊是寒露时节的“重头戏”。花信自古便与生活方式一脉相承,因此桂花被奉为八月的花神时,菊花当之无愧地领了九月花神的头衔。
中国人极爱菊花,菊花也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着坚韧、高洁、超然、逸致等多个品质,与梅、兰、竹并列为“花中四君子”。文人墨客大都爱种菊、赏菊、咏菊、画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菊花不仅在陶渊明的东篱下灿然开放,也在曹雪芹为林黛玉夺魁之“孤标傲世偕谁隐”的菊影中。菊有黄华时,可入茶、入酒、入药,她带着一股傲霜的气质,给予寒露口味里最独到的一缕幽香。古代文人雅士秋渐深时常邀三五好友,来一趟园林赏菊,品一品此中真意。民间从宋朝起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而今,现代公共园林延续了赏菊传统,农历九、十月民间多有菊展,观者众多呈一派欢乐景象。
金秋时节,是中国北方的最佳赏花季。在十月的沈阳花坛,菊花是当之无愧的明星。金黄、雪白、紫红交织,有的似绣球般圆润,有的如细丝般飘逸。在中山广场,一对40米长的菊花“长龙”吸睛无数。在沈城多个公园,十月都有菊花展。“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黄色花瓣开遍大街小巷,芳香四溢。沈阳人民喜欢菊花还因她花开其时,在四季分明的沈阳,菊花花期恰逢每年国庆与中秋前后,大片色彩鲜艳、蓬勃怒放的菊花与人们欢度佳节的心境相吻合。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沈阳人又在花团锦簇中度过,花展是各大公园的主打品牌,菊花更是此间花魁。
中山公园菊花展
秋天的仪式感
寒露赏菊好时节,沈阳最受欢迎、最负盛名的花展,当是中山公园菊花展,不管展出品种还是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中山公园菊花展已经成为沈阳市民的秋游必选项。之所以享有盛名,一是中山公园拥有沈阳历史最悠久的菊花展,菊花展已经举办了11届;二是参观人数众多,每次菊花展都能吸引大批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仅今年国庆假期,就吸引近20万人次的游客入园;三是布置精巧,形态逼真、株型丰满……菊花争奇斗艳,结合公园的景观小品与丰富的植物配置,营造出“菊花盈秋色”的文化氛围,一百多种菊花形态各异,与公园既有景观融为一体,尽显金秋菊花盛会的风姿。
始建于1924年的中山公园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四十余年的规划建设,如今成为沈阳市重点公园之一。中山公园在沈阳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曾经陪伴着几代人走过风风雨雨,一起见证历史,见证成长。除此之外,中山公园还因菊花展而闻名沈城。每年如期绽放的菊花已成为和平区秋日的美丽名片。本次展出的标本菊、大菊花、千头菊、盆景菊、悬崖菊花架、菊树,造型菊和大型立体花坛等全部免费为市民开放。今年中山公园菊花展持续20余天,至10月末结束。
沈阳世博园、北陵公园
菊韵盛宴
晚秋的沈城各大公园,正值菊花争奇斗艳之时,花型繁复、花色浓烈,吸引无数游人为之驻足。此时的沈阳世博园秋景绚丽,群花争艳,山野幽然,一年一度的“赏菊大会”也如约而至。金秋菊花展独具匠心地将传统菊花与仿古场景、网红景观相结合,别具一格的盆景菊,彰显菊艺的悬崖菊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恬静地展示着菊的独特韵味。
作为城市绿肺与历史的见证者,北陵公园每年秋季都会以花为媒,搭建起一座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今年北陵公园举办了金秋花展,绚丽的花海、新颖的布景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秋日的盛宴。沿着皇太极广场的横轴线漫步,只见球菊圆润可爱,彩菊色彩斑斓,每一朵都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北陵公园菊花展花卉摆放也极具视觉冲击力,多采用红、黄色调花卉,布置成气势宏大、特色鲜明、节奏明快的景观。园林小品与主打花卉相得益彰,营造出满园五彩缤纷,满眼喜庆吉祥的气氛。寒露时这些花朵的状态是最好的,各处菊花炫目耀眼,花团锦簇与热闹人潮构成一幅当代“秋日赏菊图”。
黄秋英 独傲秋霜织花毯
十月上旬,不少秋花已悄然凋谢,但仍有一些“傲寒分子”在尽情绽放——草坪上涌动着一片“金色浪潮”,细长的茎秆托举层层叠叠的花瓣,橙黄与柠檬黄交织成阳光织就的花毯,风过时如群蝶振翅。沈阳浑河西峡谷的黄秋英正盛开,如同小小的太阳般温暖明亮。
黄秋英原产于墨西哥,又名硫华菊、黄波斯菊,是菊科秋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单生于枝顶,有单瓣和重瓣两种,花色从明黄到橙红渐变,因花色艳丽、花期较长被中国引进。现在,黄秋英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观赏性花卉,经常在公园路边、庭院花园布置景观时使用。在园艺领域,黄秋英是公认的“懒人花卉”,无需频繁浇水施肥,却能持续开花数月。其花茎细长柔韧,是优质切花材料。
黄秋英的花语为“野性美”,象征着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盛开时犹如火焰一般灿烂,生命力顽强使她成为坚韧的象征。正如明代《群芳谱》中对菊科植物“不与春芳争艳,独傲秋霜而放”的描述,黄秋英以其热烈而坚韧的姿态,传递着生命的奥秘。每年6月至10月是黄秋英的盛花期。这个秋天,无论你在浑河西峡谷,或是蒲田路花海驻足,都能欣赏到这抹跃动的金黄。在浑河沿岸的十余个公园中,最西面的西峡谷公园是浑河生态廊道的起点。每当深秋,浑河西峡谷的花海碧水中,分明写满了生活中不容错过的诗与远方。
寒露 登高赏月有菊酒
“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许”。寒露时节,从北到南,由西向东,秋色或深或浅,浓淡不一,千种姿态,百般变化。中秋过后,月亮又开始新一轮的盈缺之旅,溶溶月色下的旱金莲和黄金菊披了一层薄霜,冷艳绮丽。常年此时,秋意正浓、菊黄蟹肥,人们以登高、品蟹、赏菊、吃花糕、饮寒露茶等习俗来感受秋天的美好。此时最风雅之事便是饮菊花酒。在秋色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正所谓“阅尽满眼秋色,最是人间值得”。
秋深天寒,更长露重,寒露既是收获果实、播布希望的忙碌时节,也是秋钓边、赏秋菊、观红叶、品美味的惬意时光。此时,人们外出极多,中国人的旅游黄金期也正是在寒露前后。在悠久的农耕文化中,晚稻灌浆后稍可卸下重担,利用农闲去游乐,去享用一年中的收获,去展现最丰厚的力量。我们的心情仿佛倦鸟归林,鱼翔浅底,憧憬着迈向新的时节。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