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双节”团圆时他坚守“医”线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纪红宇(左)在手术中。

  “大姨,看起来状态很不错啊。今天是中秋节,虽然在医院,可是儿女都陪着您,就是一个团圆节!”10月6日早上,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病房里,科主任纪红宇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

  国庆、中秋,对纪红宇而言,不是阖家团圆的假期,而是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攻坚战”——从10月1日到5日,他一天也没有休息,累计完成8台手术,用手术刀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个假期,与同样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相聚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两小时,两人各自在岗位上守护生命,成了“双节”里最特别的“默契”。

  生死时速:

  3个半小时抢救高龄危重患者

  10月1日凌晨,一位89岁的老人因剧烈腹痛腹胀、已停止排气排便6天被紧急送入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心惊:肠道肿瘤导致完全性梗阻,扩张的肠管濒临破裂。更棘手的是,老人既往有过乙状结肠癌切除病史和髋关节手术史,长期卧床,肺功能极差,手术风险极高。

  “再拖下去,老人的生命会随时受到威胁,必须尽快手术。”纪红宇与家属沟通时,老人的子女们坚定地说:“医生,我们信您!”

  这份信任,成为医疗团队迎难而上的勇气源泉。10月3日,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纪红宇主刀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打开腹腔后,纪红宇发现因既往手术史,老人肠管粘连成“一团乱麻”,给手术增加了极大难度。“我们先花了1个多小时松解粘连,再切除包含3处癌肿的肠管——从回肠末端到盲肠,再到横结肠右半,一共切了近70厘米。”纪红宇说,病理科医生也加班加点,术中快速病理证实3处均为癌肿。历时3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但老人因肺功能差,术后被转入ICU观察。

  10月5日,老人成功脱机拔管,回到普通病房。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段温暖的对话。

  “习惯成自然”的坚守:

  只要患者需要,我们随时都在

  “3台肠癌手术、1台消化道穿孔手术、3台胆囊炎手术和1台阑尾炎手术……”纪红宇的手术记录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双节”期间的工作安排。作为科室主任,他本不需要参与日常值班,但这个假期,他每天清晨7时准时到院,直到很晚才能离开。

  对于这种“长假无休”的状态,纪红宇早已习惯。他自1997年参加工作、2002年担任责任主治医以来,大大小小的假期“基本上就没休过”,多少个除夕也是在手术中度过。“节假日来就诊的都是急重症患者,我们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医院一个电话我们必须立马就位。”

  “虽然今天没有手术,但也要过来看一眼病人,不然心里不踏实。”纪红宇说,这种“不踏实”感,源于长年累月的职业习惯,“手术后患者有没有病情变化、恢复得怎么样,我都得了解清楚,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才能第一时间处理。”

  纪红宇的妻子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导管室的护士,这个假期同样奔忙在一线。假期至今,夫妻俩团聚时间“没超过两个小时”。唯一一次团聚,是10月1日晚和父母匆匆吃了一顿团圆饭。

  “医生,谢谢您,救了我母亲一命!”老人的女儿握着纪红宇的手,眼眶泛红。这句简单的感谢,让纪红宇心里暖暖的。“选择当外科医生,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与坚守。只要患者需要,我们随时都在。”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