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膺浩
今天是中秋佳节,中秋、国庆,双节相依,双节同辉。中秋月正圆,家国总关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演变,成为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和植根人民内心的文化印记,其中,家国情怀是最鲜明的底色。在月光清辉泻地之时,欢度中秋,就是要在赏明月、吃月饼中凝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更大共识,凝心聚力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用实际行动赓续绵延千年的爱国情怀。
月圆人圆的期盼,在时代变迁中愈发真挚动人。中秋的团圆内核从未改变,但团圆的方式愈发多元。有的全家人选择自驾出游,全线通车的京哈改扩建和本桓宽高速公路上辽A的牌照随处可见,他们既饱览山水又见证乡村振兴的活力;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人们也能通过视频连线与亲人共赏明月,科技让“千里共婵娟”有了更鲜活的表达;老北市和中街的演出活动既延续着“祭月思亲”“爱国兴邦”的文化基因,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发展印记,让传统节日在传承中焕发活力。
中秋与国庆双节同辉,沈阳街头的中国红,热烈之外更有重量。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它是情感的黏合剂,让亿万中华儿女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凝聚成“我们”;它更是精神的传家宝,让“家国情怀”从抽象的理念,变成可看、可触、可感的日常。回望刚刚过去的九月,沈阳刚刚迎回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继续用智慧捧出大国重器、堪当中华民族大厦基石栋梁的大国工匠;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一大批为国家重大战略、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领域作出贡献的沈阳力量在熠熠生辉。
中秋是农历的凝望,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对团圆与丰收的信仰;国庆是公历的刻度,标记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新生与奋进。两种历法在时空坐标上交汇,恰似文化血脉与时代征程的拥抱。中秋“小家”的圆满,正是国庆“大家”昌盛的缩影;而国家的安定繁荣,又是万家灯火的根基。这片土地上,有先辈的牺牲,有今人的奋斗,更有后人的希望。这份热爱,终将化作接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