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导航”善若水 志愿服务暖方城
日期:10-05
“十一”假期,沈阳方城游人如织。一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用全方位的服务,成了古城的“全能导航”。他们是由沈河区委社会工作部、沈河区民政局、沈河区慈善总会统筹指导,沈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倡导,沈阳市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自10月1日起,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每天组织100余名志愿者投入服务。
从指路问询、拍照合影,到人流疏导、景点推介,他们的服务覆盖了游客所需的每个细节。面对瞬时激增的客流量,他们更化身为智慧的“活地图”与“调度员”:见故宫限流,便引导游客前往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待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游客饱和,又耐心指引大家探索“醉辽宁”、头条胡同、耳朵眼胡同、大十面、东三省总督府等周边宝藏景点。他们用灵活的动线调度,有效缓解了核心景区的拥堵压力,让每一位游客的沈城之行更加顺畅舒心。
在这场温暖的志愿服务中,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彩蛋”。周浔与周庆轩姐弟,是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资助的学生,得知招募信息后,他们特意从朝阳县赶来沈阳,用奉献回馈社会曾经的关爱;而弟弟周庆轩在服务中拾获价值不菲的手表并上交公安机关的举动,更是用诚信为志愿精神写下了生动的注脚。“铁杆志愿者”廖大姐,自今年春节方城志愿服务启动以来几乎场场不落,已成为一道“常驻”风景线。这些闪光的瞬间,是温暖方城最美的风景。
志愿服务看似柔软,其创造的价值却十分“硬核”。他们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伸手,不仅在瞬间拉近了游客与城市的距离,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沈阳友善、文明的城市品格。正如沈阳市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高聪所言,志愿者在奉献中收获游客的点赞与认可,体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种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不仅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更直接助力城市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这份由奉献凝聚而成的城市温度,正是节日里最珍贵的礼物。
本报特约记者 吕良德
通讯员 刘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