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乡村金秋好“丰”景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连片稻田金浪翻涌,农机收割精准走位,喜迎丰收的人们在金色大地上以辛勤作画……国庆节、丰收季,走进铁西区长滩镇,满目是收获的喜悦和动感。

  科技助丰收

  “150台联合收割机正昼夜运转,玉米、水稻机收率超95%,比人工快20倍!”站在英架子村稻田边,长滩镇农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着。

  为保障秋收高效推进,镇里积极推进“机械强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秋收有了满满的“科技感”。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覆盖85%农机,收割轨迹精度达厘米级,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8%以内,水稻直收破损率仅0.7%,收获的粮食全达国家一级粮标准。粮食运输“从田到仓”,实现全程封闭化管理,既避免了运输中散落污染,又保障了丰收成果。

  生态护丰收

  “往年秋收后,秸秆、秧稞堆在田间地头,又乱又影响收成。今年不一样,村里一早就设了临时回收点,堆满了就有人拉走,做有机肥料,地里干干净净的!”正在田边张罗收割的村民何守佳说。负责临时回收点维护的村民王大姐接过话:“秋收不‘乱套’,苍蝇蚊子都少了,傍晚遛弯儿吹着风,心里可透亮啦!”

  作为全市“迎国庆 庆丰收”农业生产废弃物专项排查整治与农村环境净化整治“秋季提升行动”的基层实践样本,在铁西区农业农村局、长滩镇指导下,村“两委”牵头组织村民清理田间、村屯周边的秸秆、尾菜,依托覆盖“源头收集—集中转运—镇级资源化处置”的科学体系,将可利用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同时,联合镇里加强养殖场周边巡查,让秋收季的村庄既保丰收、又护生态。

  产业更丰收

  丰收季也透着乡村的产业“升级”。坚持走“生态+产业”增收路,英架子村还蹚出了一条又一条“活水财源”。近百亩标准化鱼塘里肥鱼翻腾,“在家门口打工收入稳定,既能照顾家,还能学养殖技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在鱼塘务工的村民小刘说。(下转2版)  (上接1版,乡村金秋好“丰”景)

  今年,村里的绿色蔬菜大棚也迎来丰收,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既符合“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又让产业结构更趋多元。每人领到3000元分红,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好生态种出好庄稼,好产业带来好收入,这个国庆节过得真喜庆!”

  环境促丰收

  清水绕村,鱼跃粮丰;鼓乐阵阵,喜迎国庆。夜幕降临,英架子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穿上鲜艳的服装,扭着欢快的秧歌,共庆国庆。“村里环境好,大伙的精神头儿也振奋!”在村民们看来,乡村的面貌就是村民的面貌。

  今年夏秋,聚焦农村环境提升,铁西区开展“夏日攻坚行动”和“秋季提升行动”,累计投入人力2.1万人次、清理垃圾3万余吨,92座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已纳入规划。行动中,英架子村党组织急群众所急,三天内修建两条排水沟渠,解决了3条街道40余户村民的雨季内涝难题。

  生态是丰收的底色,产业是增收的底气——这是英架子村验证的道理。环境美、腰包鼓、生活甜,就是最美的丰收图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