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金句
坚持就是胜利,奋斗必有回响。
——李亚运
李亚运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黎明公司)的一名机修钳工,主要负责机加设备和非标试验器的维修。李亚运凭借扎实基本功与极限精度装配技术屡创佳绩:2016年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修钳工组季军;2020年摘得中国航发黎明职业技能运动会机修钳工冠军。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国家级技术能手,荣誉背后,是他日夜拆装机床、研读资料的积淀,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践行。
在坚守中坚强 做设备的“急诊医生”
北京亚运会那年出生的李亚运,从小就对机械拆装特别着迷。2009年从黎明技术学院毕业后,他进了黎明公司,成为一名机修钳工。一开始,他工作热情挺高,可工作几年后,开始觉得自己喜欢拆拆装装是爱好,成为职业后反而多了层束缚,而且这个岗位干起活来,浑身上下沾满油污。渐渐地,他萌生了换个工作岗位的念头。那时,是师傅的一句话改变了他:“咱这岗位,表面上看离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制造挺远,实际上却是离得最近的保障线。”
航空发动机的零件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机加设备不能停摆。李亚运认识到了机修钳工的重要性:“一旦设备突发故障,我们必须像‘急诊医生’一样,要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把它修好,让它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运转。”李亚运认识到,自己岗位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保障公司生产顺畅、守护国之重器的“关键力量”,于是,他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坚守。“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发现它独有的、耀眼的光彩。”李亚运心中充满坚定。
在比赛中成长 勇夺全国技能大赛第三名
2016年,李亚运参加了“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最后拿到了机修钳工组的全国第三名。这次比赛的经历让他化茧成蝶,完成了蜕变。
抱着学习心态去参赛的他,市赛和省赛都是踩着线晋级。当时为了比赛,他每天都要参加培训和训练。备战全国比赛时,他更是全封闭训练,从早上5点一直练到晚上10点多。回到宿舍还要看理论题,常常要到后半夜。李亚运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沉甸甸的收获,让李亚运深深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面对高端设备维修难题,李亚运独创“阶梯式预紧力调整法”,使五坐标加工中心旋转轴精度完全达标,维修周期缩短50%,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他创新“外接式高压调节法”改造航空非标试验器,提升设备通用性,保障产品测试精准度,节约成本数十万元。他带领团队完成200余台设备自主搬迁,创下“数控设备一次交检合格率100%”等多项纪录,保障科研生产“零延误”。
扎根机修钳工岗位16年,以“设备不停转,保障不停歇”为信念,他年均赴生产现场保障200余次,累计加班超8000小时,在油污与金属屑中确保生产线高效运转。李亚运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坚守,守护着航空发动机的“中国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文
王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