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金句
铸剑磨砺匠心,强国传承匠艺。——刘斌
这是一位多年工作于生产一线的“80后”技工,匠心筑梦,在平凡的岗位上非凡坚守的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匠心,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专注和付出,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沈阳工匠、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机床操作工刘斌,就是这样的人。他深耕数控加工领域20年,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企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技术破局显担当
启动、走线、测量……辽沈工业集团精密加工分厂车间机器轰鸣,刘斌紧盯着屏幕,熟练地操作着面前的数控车床。
日常工作中,刘斌承担着加工中心编程、首件调试、科研产品试制等重要职责。刘斌是高级技师,是精加三班的班长,他经常跟工友们说:“一件成品完成需要几十道工序,而一多半的工序需要在我们的生产车间内完成,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益求精。”
2024年,分厂新增了一批数控设备,因一些特殊原因,设备的校准操作复杂,对人员技能要求非常高。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代码混淆、操作失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面对这一困境,刘斌带领团队自主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努力实现了单件编程效率提升40%,为企业年节约成本40多万元。
刘斌工作的岗位很重要,多年来他和团队深度参与公司多种型号零件的加工及科研试制任务。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有力保障了公司各项装备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
攻坚克难践初心
一次,刘斌和工友们接到了一项加工一种铝合金铸造壳体类零件的任务。零件外形复杂,关联尺寸多,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加工基准的选择和夹具的设计十分重要。刘斌和工友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根据零件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进行反复的工艺分析,寻找最合理最正确的加工路径,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他研究出来的这一加工方法也被应用于同类型零件的加工中,为公司的加工工艺提供了技术储备,使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保证重点项目生产任务完成,2024年至今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超80万元。
刘斌精通五轴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工艺等多领域专业技能,曾设计制造了280余套工装夹具。科研攻关中,他带领团队成功攻克铝合金薄壁零件加工、钛合金及钽钨合金高效加工等20余项技术难题,为同类零件加工提供了宝贵参考。
从最初工作的第一天起,刘斌便给自己定下了“做最好的技术工人”的目标,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产品加工质量、性能上下硬功夫。“工作认真,细致,肯钻研,精益求精”,这是身边人对刘斌的评价。
为紧跟公司数字化转型步伐,满足数控精密加工的高标准要求,刘斌不仅积极参加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他成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优化加工流程,提高效率,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王晓婷/文 王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