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的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8版:理评经纬       上一篇    下一篇

  □吴海娜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始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为高校落实育人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需要将其系统融入育人体系,通过扎实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紧密结合。为此,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高校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实践,其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既是高校履行育人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育人工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从思想基础和理论源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深刻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思想在文化本体论上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认识论上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方法论上提供了文化实践的科学路径,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因此,高校育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首先需要从理论根源上把握其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确保育人实践始终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从历史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导意义,植根于建设教育强国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提供了历史坐标。当前,高校面临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只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才能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把握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确保育人工作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从政治高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着根本性的遵循作用。高校育人工作应当把政治要求贯穿于整个过程,借助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唯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才可保证高校始终秉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出拥护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有用之才。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着力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要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通过明确关键领域的着力点,构建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其中,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是三个核心维度,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首先,融入教学育人体系是基础工程。教学作为高校育人的主渠道,其质量直接关系育人成效。课程建设上,应聚焦学生需求,打造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上,需注重内容的理论深度与可读性,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资源;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与育人能力,确保教学过程中理论阐释准确生动;课堂教学建设上,则需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同时,在夯实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延伸作用。

  其次,融入实践育人体系是关键延伸。实践是深化理论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学生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效方式。实践育人作为教学育人的补充,需要立足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考察、实践调研等活动中感悟理论的实践伟力。这一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又通过实践反思深化对理论内涵的理解。

  最后,融入管理育人体系是重要保障。管理活动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其效能直接影响育人环境的营造。在组织管理上,应明确育人职责,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文化管理上,需强化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将思想内涵融入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在资源调配中,要优先保障育人需求,调动师资、场地、经费等各类资源向育人聚焦。此外,还需注重管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实现管理与育人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要立足高校育人实际,通过系统规划方法路径,将理论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确保融入工作既扎实推进又取得实效。从实践层面看,这一过程可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与运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创新育人思路方法等关键环节协同推进,形成闭环式的融入路径。

  首先,强化理论学习与运用。这一学习需注重贯通性,既要理解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渊源,又要掌握其在文化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创新主张;需保持持续性,将理论学习纳入师生常态化学习体系,避免短期化、碎片化倾向;需突出深入性,重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非停留在表面概念。通过系统学习,师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对育人工作的指导意义,确保融入过程不偏离正确方向。

  其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科学机制的支撑,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其中,需从制度层面构建稳定的实施框架。在发展理念上,需将文化育人要求纳入高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其在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在人才规格设计上,需依据思想内涵调整培养目标,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导向;在教育方法创新上,需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学管理机制,推动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在文化生态建设上,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将思想要求转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

  最后,创新育人思路以及方法。当前高校育人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价值等现实问题。若要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就得用创新思路来解决短板。一方面,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把文化育人与专业教育、科研创新进行有机融合,防止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调整育人策略,依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有差异的教育路径,以此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并且,还得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促使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朝着主动感悟转变,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自觉。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