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电”铸初心志 “缆”当开拓人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工匠金句

  电缆不仅是输送电流的通道,更是承载梦想与责任的血脉,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唯一钥匙。——白 晗

  从青涩学子到电缆专家,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白晗深耕地下电缆运维二十载。

  他创建东北首个高压电缆在线监测中心,实现关键线路全感知;打造智慧隧道,以机器人巡检革新传统模式;获省科技进步奖,助力新能源接入与“双碳”目标。他用科技与匠心守护城市电网“生命线”,照亮万家灯火。

  缆途二十载 守护系民生

  2005年,白晗怀揣电力报国的梦想投身电缆行业。从青涩大学生到技术领军者,他二十年扎根一线,将青春献给地下纵横的电缆网络。

  曾经的他,每天背着工具包穿梭在城市的地下电缆隧道,学习识别每一种型号的电缆、熟悉每一段线路的走向;如今的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次电缆故障抢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让沈阳的电网更加坚韧、安全和可靠。

  深埋地下的电缆,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隐形脊梁”,更是守住民生用电底线的关键防线。为了让这份“稳定”更有保障、让民生用电更添安心,白晗率领团队创建了东北地区首个高压电缆在线监测中心。他作为指挥中心负责人承担着监控管理和状态评价的重任,截至目前在线监测系统共覆盖高压电缆线路70余回,220千伏电缆线路状态感知覆盖率达到100%,电缆隧道状态感知覆盖率达到100%。

  科创破难题 深耕见匠心

  白晗始终坚信,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唯一钥匙。

  自2012年起,他便开启了“电缆状态感知”和“故障智能预警”的科研路。他主持并完成多项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多项研究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在辽宁、四川、上海等地进行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他也注重电缆与新能源专业的交叉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保障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安全接入,更好地支撑了电动汽车、电采暖等多元化用电负荷接入电网,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白晗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打造首条智慧化电缆隧道——盛京-滂江电缆隧道。这条隧道是为宝马供电的关键线路。为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团队研究部署了轨道机器人、四足机器狗、隧道无人机等智能化巡检设备,让隧道运维告别传统模式,以科技赋能筑牢宝马供电“安全屏障”。

  白晗在工作中收获了累累硕果,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22年,白晗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以唯一完成人身份申报的项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探伤及智能预警技术》荣获2023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