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让党旗在“智造”一线高高飘扬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步伐显著加快。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方大集团北方重工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和思想革命,北方重工坚持用党的思想管理企业,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党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让党旗在“智造”一线高高飘扬。

  “红色引擎”驱动战略转型

  曾经的北方重工,面临着传统制造企业共同的困境:体制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创新动能不足。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答案就在于紧跟国家战略,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北方重工党委深刻认识到,越是攻坚期、转型期,越要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改革动能。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转型共识。北方重工党委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研讨,彻底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新思维,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向“智造”转型的战略目标上来。大家深刻认识到,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

  “红色动能”锻造核心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智能化领域突破技术难题成为攻坚克难的主战场。筑牢战斗堡垒,激发攻坚活力。党委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车间里,围绕智能升级的重点、难点任务,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以及“共产党员工程”。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项目等重大项目中做到关键工序有党员盯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

  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组建联合实验室,攻关共性技术。混改以来,北方重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累计自主开展科研项目137项,其中新产品项目95项、关键技术项目17项、新工艺项目25项,申请专利126项,获得专利90项,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北方重工新一代TBM搭载智能掘进系统,可实时采集地质数据、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实现“地质-设备-施工”协同优化,大幅降低卡机、刀具异常磨损等风险。同时,聚焦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电机驱动与变频控制技术,使设备能耗较传统机型显著降低,直接减少施工能源消耗,以数据驱动提质效,打造智能产品。

  “红色管理”夯实“智造”之基

  智能制造不仅是产品的智能化,更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北方重工将智能化生产改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和执行优势。

  推动“智造”上线,获评2024年辽宁省省级智能工厂。北方重工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北方重工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自主开发了“北重发现智能制造平台”(MES)系统,并搭建了客户关系(CRM)系统。北方重工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智能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负重前行的传统“制造”到创新引领的高端“智造”,北方重工的涅槃重生,党建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事实让我们坚信:当党旗在智造一线高高飘扬,当红色基因融入创新血脉,北方重工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新的时代答卷,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更多“大国重器”。

  本报特约记者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