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懵懂少年,归来顶天立地。9月16日,沈阳站和沈阳北站的候车大厅内,迷彩方阵整整齐齐,格外耀眼。2025年秋季新兵正式起运,新兵们背起行囊,踏上列车,奔赴祖国各地。
家国情怀深,饺子寄亲情
“起早包的,孩子最爱吃的牛肉蒸饺。”沈河区新兵王宇航的母亲手持冒着热气的饭盒,笑着喂儿子吃饺子。当被问及感受时,这位母亲眼里充满泪水:“他不仅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国家的儿子。”简短话语,道出千万军属的共同心声——不舍中带着荣光。
新兵洪家宝的父亲说:“孩子长大了该放手了。希望他努力报效国家!”
“等哥哥回来时,你就上二年级了。”二次入伍的刘正宵抱起妹妹。小女孩强忍泪水,声音稚嫩却坚定:“哥哥你去吧,妹妹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我照顾。”
两代从军志,一脉报国情
18岁的新兵李昌赫身姿如松,眼神坚毅。作为一名现役军人的儿子,他斩钉截铁地说:“在我最好的年华,做了最正确的决定。父亲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向他看齐。”
浑南区新兵张永云熠的弟弟今春已入伍,如今轮到他踏上征程。“听弟弟讲述部队生活,更坚定了我的决心。”兄弟俩从小立志从军,如今梦想成真,续写家国情怀。
张永云熠母亲眼中泪光闪烁,却洋溢着自豪:“我年少时的军旅梦,由儿子们实现了!希望他们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同唱一首歌,军礼传精神
沈阳北站军歌嘹亮。76岁的孙桂琴身着军装,胸前的勋章在晨光中闪耀。这位雷锋辅导过的学生,46年军龄的老兵,亲自为年轻战友送行。
“学习雷锋好榜样……”两代人同唱这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旋律,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精神信仰。
列车启动,老人保持标准军姿,右手久久敬礼。车厢内,所有新兵自发起立,庄严回礼。两代军人用这种特殊方式完成使命的交接与传承。
“待你们返乡时我再来接你们!”这是老兵的承诺,更是精神的约定,让人热泪盈眶。
特殊的军礼,只为保家卫国
在皇姑区新兵欢送仪式上,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维波与新兵赵书锐同踢正步。老战士步伐坚定有力,新兵意气风发,两代人用同样的步伐书写着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现场掌声雷动,将气氛推向高潮。
仪式上,一个特殊的军礼震撼全场。新兵赵书锐的父亲是一位现役军人,2004年因公负伤,失去右小臂。在欢送仪式上,这位父亲举起左手,与儿子的右手军礼共同续写保家卫国的故事。
送兵现场,康平县新兵于子文拉着姥爷的手。这位80岁的老兵穿着老军装,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外孙肩上,字句铿锵:“我们全家等你戴着大红花归来!”
列车缓缓启动,新兵们挥手告别亲人,开启军旅生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李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