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哈工大与华顺集团在沈阳共建未来能源与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7日,一场关乎未来能源发展的战略合作在沈阳悄然落地。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国内知名能源专家高建民教授亲自率队,一行五人风尘仆仆从哈尔滨抵达辽宁省华顺热力集团。此行目的明确且意义深远——双方正式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顺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能源与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旨在整合顶尖学府的科研力量与行业先锋的产业实践,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能。

  缘何钟情华顺?

  哈工大的战略选择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理工强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其能源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智慧低碳能源”与“航空航天动力”两大方向拥有国家级研究实力与人才储备。这样一所享誉国内外的高等学府,为何把产学研合作的“绣球”抛向华顺集团?

  答案藏于华顺热力集团不凡的实力与前瞻性的布局中。

  首先,坚实的产业基础与规模化的应用场景是吸引合作的磁石。华顺热力集团组建于2008年,并非行业新兵,而是一家业务涵盖集中供热、供汽、供水、制冷、发电,并延伸至软件开发、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设备生产、工程设计施工等多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现有规划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5000余万平方米;年产蒸汽60万吨,担负沈北新区70家企业的工业用蒸汽的责任。华顺多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推进热电联产和新能源改造。目前热电联产实际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占比50%;新能源实际供热面积750万平方米,占比15%;流化床燃煤实际供热面积1750万平方米,占比35%,且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十四五”期间,华顺集团在沈北区域投资8亿元,建设从沈北道义大街至辉山大街80公里的互联互通管网,可实现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保障沈北新区供热安全。沈北新区一城一网,构建了以“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为基础负荷,以各类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稳定负荷,区域热源为调峰备用负荷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系统”。大幅提升整个区域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实现深度减排。这意味着哈工大的前沿技术有了一个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真实“试验场”和“应用池”,科技成果转化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迅速落地,接受市场检验,创造实际价值。

  其次,华顺“创新为驱动,突破传统壁垒”的基因与哈工大的科研追求高度契合。华顺并非传统热力公司,它将自己定位为“集科技研发、供热经营、智慧供热系统应用于一体的基地”,多年来,集团坚持自主研发,在一级网无补偿敷设、智能机组研发、蓄能系统设计、智慧节能系统实践、大数据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集成了一套行业领先的智能供暖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三个时时”(时时水利平衡、时时温度调节、时时热量控制),真正做到了系统级节能。这种对技术创新不懈追求的精神,与哈工大能源学院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不谋而合。

  最关键的是,华顺在新能源利用与多能互补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和卓越成果展现了巨大的合作潜力。哈工大团队看到的,是一个已经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合作伙伴。华顺的成功实践并非孤例:

  ?与光大环保携手:2021年,华顺与沈北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实现联网供热,年利用垃圾余热供热量达110万GJ,年减排二氧化碳12.1万吨,是“变废为宝”、落实“双碳”政策的生动实践。

  ?与中核水务合作:2024年,成功利用热泵技术提取污水余热,并通过自有智慧供热网络输送,年供热量30万GJ,年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创新打造“污水+热网+热源”多能耦合模式,为城市开辟了又一条绿色供暖新路径。

  ?构建多能互补系统:华顺已构建了以“垃圾焚烧余热”和“污水提热”为基础负荷,融合多种清洁能源的“一城一网、互联互通”的多能互补耦合智能运营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领导的实地调研和高度认可,更证明了其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华顺展现出的,正是哈工大在“智慧低碳能源”研究方向上所倡导的:对多种低品位能源、废弃能源的高效、集成、智能化利用。选择华顺,意味着哈工大的理论研究能够直接对接国内领先的工程实践,共同挑战未来能源系统的更高目标。

  前瞻布局:“十五五”期间华顺的新能源先行之路——打造沈北新区零碳供热系统

  华顺集团多年来坚持前瞻布局,凭借技术创新积累的雄厚实力,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已然成为一位成绩卓著的“先行者”。

  面对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供热行业必须从安全、稳定、清洁、环保、智能、高效六个维度进行升级,实现从传统集中供热向多能协同、系统集成、智能调控、低碳运行的重大转型。华顺集团肩负起这一转型重任,持续探索新能源技术在供热领域的深度应用。在未来的五年内,华顺计划投资2.4亿元,研发并应用跨季节储能、余热回收、地热能、太阳能、空气能等项目,实现区域内清洁能源转型。

  “十五五”零碳供热规划目标:

  清洁能源扩容:在原有140万GJ/年新能源供热基础上,新增跨季节储能等292万GJ清洁能源供热量,清洁能源供热量将达432万GJ/年,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92%,年减排二氧化碳47.5万吨。

  燃煤替代:燃煤消耗压降至3万吨标准煤以下,碳排放强度优化至0.132吨/吨标准煤;

  智慧化升级:结合华顺“实时室温跟踪+蓄热联供”技术,同步扩容智慧热网调控能力,确保多能互补系统稳定运行。

  虚拟电厂和光伏建设整合:通过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热泵)及柔性负荷实现绿电的灵活消纳与电网协同,与供热系统电热耦合结合,通过需求响应优化用电时序,预计消纳绿电1.3亿度。

  携手共进,擘画未来:

  联合研究中心的意义

  此次成立的未来能源与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双方的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机制,将共同为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智能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双碳”宏伟蓝图的实现。对于哈工大而言,这是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的绝佳平台。对于华顺而言,这是提升技术研发层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战略机遇。

  哈工大与华顺的这次牵手,是智慧与实践的融合,是创新与应用的共鸣,必将谱写出一曲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未来的能源新篇章。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