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社区“手机课”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6版:时事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张张戴着老花镜的脸庞、努力在智能手机屏幕上滑动的手指、认真记下操作步骤的笔记……这个场景,近来在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太平里社区的活动室里经常出现。据了解,太平里社区干事陈柏斌通过自发组织智能设备使用培训课程,帮助老年居民对智能手机从“不敢用”变为“离不开”,成功跨过了“数字鸿沟”。

  从“零散帮忙”到“集中授课” 小陈老师上岗

  陈柏斌的网格里有279户居民,他在走访中发现,约有30到40位老年居民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遇到困难。“之前的求助都是零星的,一个两个过来找我说,‘小陈,我手机不好使了’。”他意识到,这些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障碍,还有被数字时代边缘化的处境。比如,子女发微信红包给老人,但老人不会用微信支付。

  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面临多重挑战。陈柏斌分析,“因为他们年轻时没有这个东西,加上如今岁数大了,接受新鲜事物比较缓慢。”他还观察到,这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儿女平常上班忙,也没有系统地教老人使用手机”。

  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陈柏斌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将分散的教学需求集中起来。于是,他把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在社区楼上的会议室里集中授课。

  课堂上,他既是“老师”,也是老人们的“临时子女”,用耐心一点一点地教,让老人沉下心来慢慢学。

  “学生”直夸:“比我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

  海口街14号的“学生”王阿姨不是陈柏斌网格里的居民,但她听说有手机培训课,赶忙来参加,“小陈教得好,比我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王阿姨说。(下转6版)  (上接1版,社区“手机课”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学习“身份验证环节”时,老年人面临着一大难题。陈柏斌举例说:“实名需要扫脸,让老人转头,老人不会转;让他向左转,他往右转了;让他点头,他又抬头了。”“学生”在进行实操时,大家经常笑作一团。

  网络安全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陈柏斌的手机课上,他还不停地讲解反诈知识,因此在他的网格里,老年居民极少有被骗的情况。

  除了智能手机,家庭网络有问题,小陈也“随叫随到”。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位脑中风患者家中的网络出现了故障,患者无法与身在外地的家属视频通话,患者家属心急如焚,连夜给小陈打电话求助。陈柏斌急忙赶到居民家中进行排查,发现路由器指示灯闪烁异常,原来是宽带账号因家中陪护人员多次输入错误被锁定。小陈一边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一边联系运营商重置密码。考虑到陪护人员的理解能力,陈柏斌特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用语,手把手演示如何连接设备、输入账号,用纸笔画出简易流程图。用了近一个小时的反复调试与示范,网络终于恢复正常。

  变“畏难”为“精通” 银发族乐享数字生活

  陈柏斌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刚开始接到求助电话的时候,也有抵触情绪,也会想怎么老给我打电话。”但这种心态很快发生了转变。“帮助他们解决之后,就有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自于看到老年人掌握技术后脸上露出的笑容,也来自于社区多位老人特意写表扬信送到社区的感激之情。

  陈柏斌的教学内容,从最基础的手机操作教起,如何打电话、发短信、使用微信等,再到教老人们如何网上购物、缴纳水电费等。起初老人们也有些畏难情绪,他便耐心地一遍遍演示,手把手地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老年居民都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了,他们跟着陈柏斌的手机课“解锁”新技能,生活变得方便而充实。

  有老年人说:“现在出门不用带现金了,手机一扫就能支付,生活方便多了。”“每天拍拍社区里人和事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记录我们幸福的晚年生活。”还有位老人说:“与时俱进,心态永远年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高级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