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五年有成。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科协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改革、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培根铸魂、赋能科创、科技为民、建言资政、强基固本“五大行动”,持续深化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全面履行“四服务”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深化改革中勇毅前行,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奋进,全市科协事业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高举旗帜培根铸魂 凝聚科技界智慧力量彰显新担当
强化政治引领职能。市科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党性锤炼和实践工作全过程。
深化科学家精神阵地建设。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创建16个国家和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院士大讲堂等活动420余场。宣传科技先锋和创新团队105个,选树“最美科技工作者”22名,4名科技工作者获评“感动沈阳人物”。
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落实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深化高层次人才管家式服务,开通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获得感、荣誉感不断增强。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推动7项人才措施纳入“兴沈英才计划”。我市12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2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汇智聚力赋能科创 助推科技与产业融合作出新贡献
产才融合平台助企发展。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6家、学会服务站18家、专家工作站119家。促成30个创新团队、329名高层次人才与建站单位合作,实施产学研协作项目209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328项,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30项,取得专利授权1741项。
“科创中国”资源落地见效。推动沈阳经开区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园区,11家单位荣登“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和新锐企业榜,沈阳国际软件园获评创新基地,沈阳经开区入选优秀案例。
海智服务能级稳步提升。建立4家沈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7家海智工作站。连续五年举办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柔性引进海智专家团队48个,推动60个项目落地转化。海智基地评估沈阳位列全国第七,中德园获批东北首家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深入践行科技为民 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实现新提升
纲要实施工作有效推进。牵头实施《沈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联动31家成员单位、百余家社会组织实施科学素质“五项提升行动”与“五项重点工程”,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1.1万余场。2024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至16.3%,居东北三省各市首位。
科普供给基础显著夯实。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0家,发展沈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单位26个。开展科普大篷车“三进”和科普研学活动1500余场,沈阳科学宫接待公众超400万人次。
科普惠民成果不断巩固。深耕百所社区科普大学,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行动。开展“科技助苗行动”,为562所中小学配置优质科普资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510项,首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
集思汇智建言资政 服务党政科学决策展现新作为
高端学术交流提档升级。围绕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任务,连续举办5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组织跨域学术交流活动87场,300余名两院院士、3万余名科技精英来沈参与研讨交流,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65个。
服务科学决策全面强化。建成5家智库基地,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组织千名专家开展战略性、应用型研究,完成决策咨询课题400余项。开展院士专家“沈阳行”“县区行”“企业行”活动188次。
深化改革强基固本 全市科协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科协组织体系纵深拓展。深化科协系统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抓实科技社团行业党委建设,所属47家学会实现党组织“两个全覆盖”。新建市级科技社团20个,新增高校、园区、企业等“三新”组织科协22家。
作风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市科协3个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受到省市表彰。
建功立业活力接续迸发。实施党员干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参与“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学雷锋志愿服务”“党派我来的”系列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市委工作部署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