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沈完成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任务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沈阳96岁老战士程茂友的手写信,“感谢你们来到沈阳迎接烈士回家,给烈士最高规格的接待。作为烈士们的战友,我也想代表他们感谢你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孙学谦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以军礼回应,“谢谢老首长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使命传承 珍爱和平、铭记历史
作为此次任务的引灵手,徐泽东和战友们一起怀抱烈士棺椁,登上运-20专机,陪伴烈士回到祖国怀抱。“当年,先烈们用‘小米加步枪’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打出了国威军威。今天,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强大祖国,接他们回家了。”
“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到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回,任务在变,时空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的坚定决心。”徐泽东说。
对全程负责训练的干部孙学谦而言,这次任务承载着特殊的家族记忆。他的姥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15岁参军上前线,当年是抱着“回不来”的决心奔赴战场的。
“姥爷经常念叨那些留在战场上的战友”,孙学谦的声音低沉,“姥爷说,那些牺牲的战友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这种跨越三代的情感纽带,让孙学谦对仪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格外用心。“当我触到烈士棺椁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英雄的精神,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执行迎回安葬任务,对孙学谦而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不仅是在履行军人的职责,更是在替姥爷完成他毕生的心愿——迎接战友回家。”
“这次来到沈阳之后,感觉从城市到市民都非常重视这个活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都有‘欢迎英雄回家’的标语,让我感到很震撼。”徐泽东告诉记者,“这也显示了沈阳对英雄、对先烈的重视。”
仪仗兵们深知,他们肩负的不仅是一次仪式任务,更是一种历史传承。“是他们以最赤诚的鲜血浇灌了和平的根基,以最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徐泽东说,“这份最沉甸甸的牺牲,这份穿越时空的忠诚,值得我们用最庄严的仪式去铭记,用最真挚的感情去守护,用最敬业的实干去传承。”
纸短情长
代表战友感谢你们
9月11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的程茂友见过仪仗兵训练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战士们写了一封信。
敬爱的年轻战友们:
前天在陵园碰见你们在一丝不苟地训练,我很受触动,你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是解放军形象的代表,任务光荣而重要。感谢你们代表国家来到沈阳迎接烈士回家,给烈士最高规格的接待。作为烈士们的战友,我也代表他们感谢你们。
9月3日阅兵的时候,我看见你们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出气势如虹的国威、军威。你们训练很坚韧很艰苦,敬礼、走步等需要反复训练,每一步都不是一日之功,坚定的意志力,崇高的信念,是非常不简单的。战争年代靠老一辈的冲锋,和平年代靠你们坚守,你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荣誉,是代表我军的威武之师。
想跟你们聊几句,但是看你们太忙了,还坚持训练,所以有很多感激的话没说,送每人一张照片作为纪念,是沈阳的心意。祝你们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程茂友
2025年9月11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