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218团烈属英名墙前祭奠亲人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7版:山河铭记 英雄回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了解详情

  曹方政带来了爷爷奶奶放大的照片,和父母照片摆一起,放在英名墙前。

  历史是如此的巧合。9月3日,志愿军第23军后代及老兵为重走父辈征战路,刚刚在沈阳集结。9月12日,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烈士亲属又在沈阳集结。当天下午,有5位218团烈士亲属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祭奠亲人,他们带来了家乡的泥土,带来了家乡的特产,也带来了亲人的嘱托。

  和“王成”同属一个团,牺牲在“向我开炮”前

  2025年4月4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8位烈士确认身份。除陈淑彬、奚根祥2位烈士有明确印章线索外,曹允昌、徐思元、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6位烈士都是基于军战史分析、法医人类学分析、遗物分析等研究成果,进行多元化信息研判,最终确认身份。而这8位烈士全部来自218团。

  历史如此不可思议。还记得那个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吗?他的原型之一就是218团的步话机员于树昌烈士。《志愿军一日》一书中有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征文,记述了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步话机员于树昌的壮举:在参加281.1高地东山腿的争夺战中,经过一整夜的战斗,整连官兵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仍不断用沙哑的声音呼唤炮火支援,有时来不及调炮,就跳出去用手榴弹阻击敌人,直至敌人密密麻麻从三面包抄逼近,他连续呼叫我军炮火:“别顾我,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最后高喊“首长同志,亲爱的战友,再见啦……”拉响手榴弹。于树昌为塑造“王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而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在他喊出“向我开炮”前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方金耀就是其中之一。“方金耀是218团1营2连4班机枪手,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牺牲。”这是烈士英名录上关于他的短短几行字的记录。281.1高地和281.2高地是否为一处,还有待考证。即使不是一处,相隔也不会太远。

  方金耀烈士的儿子方汉炳这次受邀,来参加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他说,1953年6月,父亲所在的218团奉命对281.2前沿西北两无名高地之敌实施攻击,战斗中与敌人反复争夺,歼敌2000多人,被23军通令嘉奖。在这次执行任务时,父亲壮烈牺牲,年仅22岁。3年后,村干部给他家送来一张烈士证和一面光荣牌。

  方汉炳非常喜欢看《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起初,我只是崇拜电影中英雄的模样,得知王成的原型是父亲的战友后,我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方汉炳说。

  爷爷奶奶和父母在英名墙前“团聚”

  记者查阅73师军史发现,这支部队于1943年2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创建,解放战争时期,曾改编为山东野战军7师19旅。所以8名烈士中,有安徽籍的,也有山东籍的。其中有4位是山东籍的。当天下午,徐思元、曹允昌、尹述勤三位烈士的家属来到英名墙前。

  曹允昌烈士的孙子曹方政来沈之前特意到奶奶的坟前告知,他要去看爷爷了,还特意取了些坟前的泥土。他还带来了爷爷奶奶放大的照片,和父母照片摆一起,放在英名墙前。他说:“70多年了,爷爷终于和奶奶、父亲团聚了。”

  曹方政说:“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这一个孩子,爷爷去当兵的时候,奶奶还怀着身孕,奶奶一手带大他,真是太不容易了。”

  关于爷爷的事,奶奶也会讲给孙辈听,正是听了奶奶讲的故事,他从小就立志,自己也要当兵。曹方政说,奶奶是1992年去世的,当时他还在部队上。“奶奶一直盼着能找到爷爷,如今我帮她实现了。当我来到英名墙前看到爷爷的名字,我就是想哭,为奶奶,也为父亲。父亲现在去世了,我来这儿替他磕头。”

  “大爷从此不会再孤单”

  徐瑞东来自山东临沂平邑县,他是徐思元烈士的侄子。“大爷牺牲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战争就胜利了。”徐瑞东轻轻凝望着烈士英名墙上徐思元的名字说道。

  徐瑞东说:“大爷当了几年兵就打了几年仗,解放战争胜利后回家不到半年时间,接着又踊跃报名去了朝鲜。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徐思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年仅29岁,一生未娶妻生子。

  “父亲生病住院意识模糊不清时,嘴里还念叨着,交代我们兄弟三个一定要找到大爷。”徐瑞东说,父亲走后,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寻找大爷。3年前的一天,徐瑞东和县里其他几名烈士遗属一起抽血完成了DNA采集。幸运的是,2025年3月下旬,徐瑞东终于等到了结果。清明节前,徐瑞东来到父亲坟前,告诉父亲这个消息:“爸,大爷找到了,你安息吧。”

  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满头白发的徐瑞东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伸手擦拭着泪滴,眼泪顺着他皲裂的手,流进了虎口处布满老茧的沟壑。

  徐瑞东谈了自己第一次来英名墙前的感受,“大爷没有留下自己的孩子,以后就由我为他扫墓,大爷从此不会再孤单。”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周贤忠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