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忠骨归处 倾城泪目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3版:山河铭记 英雄回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沈阳市民自发迎接烈士遗骸归国。靳军摄

  沈阳公安系统英雄模范代表组成的方队。

  劳模工匠和职工代表组成的迎归队伍。王雁摄

  沈飞员工手持歼系列战机模型目送英烈。陈阳摄

  沈阳公安交警铁骑护卫队。

  扫码了解相关内容

  扫码了解相关内容

  一条街与一座城的 

  共同仰望

  9月12日,沈城市民自发前来,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在青年大街沿线,市民静立街道两旁,目光望向远方,等待着已漂泊海外七十余载的英雄魂归故里。

  感恩先烈 实干奋斗

  在青年大街文艺路东侧路口,一位身姿挺拔的老人特别突出。她是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第一书记胡静琴。“期待着烈士遗骸回归祖国,感恩先烈们为国家、为民族尊严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赢得和平,铺就幸福路!”胡静琴说,“今天祖国如此强大,国泰民安,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把祖国守护好、建设好。”

  大东区前进街道山梨村党总支书记李龙早早来到青年大街沿线,迎接英雄回家。“这不仅是一场接英雄回家的仪式,这份‘回家’的背后,是国家对英烈的永远铭记,是我们对英雄精神的代代传承!”李龙手中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心情无比激动地说:“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正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今天,我们铭记英烈,传承他们‘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力量好好生活、努力奋斗,让英雄的精神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大东区津桥街道铁岭社区党委书记孔艳的眼中噙满泪水,她说:“当年,志愿军战士告别家乡,奔赴前线,用英勇无畏和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英雄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正激励着我们后人,我要把现场感受到的这股力量,传递给咱们社区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起努力为咱们社区建设出力,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现场,4岁半的宋颢恩大声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爷爷告诉我,他们是英雄,我们今天来接英雄回家!”小颢恩大声地说。当天,爷爷奶奶带着他早早来到青年大街沿线,祖孙心中涌动着对英雄无限的敬意和感动。爷爷宋艳江告诉记者,他很注重对孙子从小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小颢恩从小就有个梦想,长大了也要像爷爷和爸爸一样,当一名军人保卫祖国。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肃立在青年大街路旁。这位75岁的老兵,走遍沈阳的学校、社区、军营,讲述了上千场红色故事。“75年前,志愿军战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毅然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现场,徐文涛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激动,“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冰天雪地里坚守,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

  徐文涛表示:“作为老兵,我要把这份‘不忘’传下去!让孩子们知道,课本里‘最可爱的人’不是遥远的符号;让更多人明白,红色基因不是挂在嘴边的名词,而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担当。”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记者 王晓婷

  铭记先烈事迹

  弘扬工匠精神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北陵大街沿线的将军公园旁,由劳模工匠和职工代表组成的200人迎归队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目送英雄的车队缓缓驶过。

  全国劳动模范、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总装车间焊工张腾蛟早早来到了迎归现场,“今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在这里迎接先烈们回家,更能体会到人民幸福和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钻研技术,用工匠精神制造‘国之重器’,这是对先烈们最好的致敬。”

  沈阳工匠、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车间焊工张海蛟是张腾蛟的弟弟,此次兄弟二人一起来到现场,共同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张海蛟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要发扬当年先烈们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用我们的双手为祖国的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先烈事迹,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高质量履职推动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职工程革表示。

  “看到国家以最高礼遇迎接烈士遗骸回国,我深受震撼。”沈阳工匠、方大集团北方重工设计研究院新产品专业总师赵绪平的心情难以平复,“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攻坚克难,不懈奋斗,以实干建设伟大祖国,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

  战鹰翱翔

  迎接烈士回家

  山河锦绣,英雄归乡。当护送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经过青年大街科学宫东侧路口时,企业界代表、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部长郭洪涛久久伫立、深情目送。他说:“75年前,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与革命忠诚。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传承这份精神,为保障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我们要用奋斗实现民族复兴。志愿军英烈的精神永远是国资央企员工的前行动力,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我深感英雄精神的伟大与传承的责任。抗美援朝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忠诚担当,正是我们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弘扬这种不畏艰难、团结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文化创新与产业振兴,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万泓文化发展控股(辽宁)有限公司营销策划经理王冲冲说,“烈士们终于回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这是我们共同的慰藉,也是历史的回声。让我们铭记英雄,传承精神,共同努力,让这盛世长存。”

  在北陵大街沿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的60余名员工代表肃立等候。秋日暖阳中,沈飞员工统一着装、神情庄重,手持歼-35A、歼-16、歼-15模型整齐列队。当护送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过,所有人凝神注目,向车队行注目礼,直至车队远去仍久久不愿离去。

  “75年前,当先烈们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飞机还很少。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看到九三阅兵时战鹰呼啸、列阵长空的恢宏场面,看到我们自主研制的战机如利剑般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坚定守护着他们曾经誓死捍卫的土地,那该有多好!”沈飞公司技术专家付月激动地说,“今天,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告慰先烈,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已有最先进的战鹰来捍卫!作为沈飞技术研发的核心团队,我们正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在航空试验领域的深度落地。我们将以航空梦助力强国梦,以更多自主创新成果捍卫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守护好祖国的蓝天!”

  “我手上是咱们最新型的歼-35A战斗机模型,它是我们的新型主力战机,凝聚了当代航空人的心血和智慧。它背后的故事,就是一代代航空人为了守护祖国的蓝天,不断钻研、不断超越的故事。今天带它来,就是想让它作一个见证,告慰先烈们,中国空军的翅膀越来越硬了!”年轻的沈飞技术专家刘伟建说,“我们航空人将继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兴装强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航空力量。”

  当护送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墙之隔的沈飞试飞站飞机跑道上,战鹰腾空而起,向英烈致敬。这一刻,时空交错,一场跨越75年的对话正在上演:地面是归来的忠骨,空中是翱翔的战鹰;昔日是英雄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今日是后人用自主研发的战机守护蓝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叶青 张晶 通讯员 杨欣蕊

  带着战地合影迎接烈士回家

  “我是东北制药的员工,今天我带着一张特殊的照片,在此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9月12日,在青年大街东侧沈阳科学宫路口,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基层党组织书记张洁激动地说。

  张洁手里拿的照片拍摄于1954年,是东北制药职工金润素与朝鲜战友的合影。照片中,金润素还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

  金润素是东北制药赴朝参战的四名职工之一。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主动请缨奔赴朝鲜,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为志愿军筹集粮食,还两次成功抓捕特务,成为志愿军中首位立功受奖的女战士,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朝鲜授予“二级荣誉战士”称号。1955年转业回到东北制药后,她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用一生践行着为国奉献的誓言。

  在她赴朝作战的同时,东北制药后方的同事们也在全力支援前线,为赶制急需药品,分赴白城、齐齐哈尔建立新厂,争分夺秒生产盐酸吗啡、研发抗疟药,还在1951年成功研制出“滴滴涕”。注射用葡萄糖、磺胺等前线急需药品更是产量翻倍,100多万件手术用钳子、医用镊子等医疗器械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当年,前辈们以实干支援前线;如今,我们用优质药品守护百姓健康。今天来迎接英雄回家,我心里特别激动,也特别自豪!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告慰英雄,他们的精神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在工作中努力奋斗,不辜负先辈们的付出,不辜负他们守护的这片热土!”张洁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当英雄归故里,他们这样说

  当载着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缓缓降落,跨越75年的思念与敬意在此刻汇聚。从见义勇为的平凡英雄到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传人,从演绎英雄的影视演员到延续和平荣光的奥运冠军,不同岗位的人们以最真挚的心声,诉说着对英烈的追思和对他们精神的传承。

  “我们迎回的不只是英雄的遗骸,更重要的是英雄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宝付眼神如炬。他表示,要以先烈们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社会安宁、人民无恙、祖国富强而奋斗。

  “老班长,您看这盛世如您所愿!”模范空降兵连战士刘金池身着军装,面向英烈归来的方向挺立。作为特级英雄黄继光传人,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在与75年前的先烈隔空对话:“当年在上甘岭,你们以‘钢少气多’的意志击退强敌;如今我们钢多气盈、骨头更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请放心,有我们在,国泰民安;有我们在,山河无恙!”

  “站在这里,仿佛穿越了75年的时光隧道。”影视演员朱一龙曾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饰演志愿军战士李想,此刻英雄们回家的场景让他有一种深深的历史重叠感。他表示,当年同“李想”一样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拼至最后一刻,如今祖国用最高礼遇接他们回家,这不仅是祖国的承诺,更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未来,我会和影视界同行一起,去创作更多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让更多人记得:我们从未忘记英雄。”

  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搏,都离不开先烈们用生命铺就的和平底色。奥运冠军杨倩表示,从先烈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正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永不言弃的精神源头。先烈们用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安稳日子,我们也要在赛场上拼出最好的成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宏伟

  部队官兵、文职人员和消防指战员迎归

  英雄归来,我心澎湃

  七十余载埋骨他乡,而今终可回归故里。浑河之水静静流淌,仿佛也在为英雄吟唱。在浑河大桥上,来自沈阳警备区的官兵、文职人员与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指战员,整齐列队、仪容严整,神情肃穆、目光坚定,他们在以最崇敬的方式迎接英雄回家。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中校干事陈凯说:“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对我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70多年前,志愿军先烈们用生命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忠诚誓言,他们的无畏精神将时刻激励我和战友们,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军士张浪说:“?迎英雄归来,我心澎湃,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当以自强不息向英雄致敬。”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文职人员卢艳飞说:“能够参加此次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活动,心情很激动,我们会追寻英烈的脚步,立足岗位,为强军兴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三站站长助理陈贺介绍,这次参与迎归的消防指战员,是从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中严格选拔的业务精英和模范消防员,“他们当中,有战功赫赫的骨干,有十年坚守一线的老兵,更有一次次向险而行的忠诚卫士。虽然来自不同队站,但都拥有共同的名字:英烈精神的传承者、‘火焰蓝’的接棒人!”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绮霞街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赵翊程在加入消防队伍之前,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我所在的部队,曾经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也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首战首胜的部队。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家国安宁,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发展,这份恩情,山河铭记,国人永念。”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央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闫勇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能够现场迎接烈士回家,他的心情特别激动,“我更能深刻地领会到,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跟国家的命运、与志愿军烈士们的牺牲奉献是紧密相连的。”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70辆铁骑护送英雄最后一段回家路

  “很荣幸,与英烈同行!”

  9月12日,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由专机接回沈阳。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9.7公里的归途,被整座城市深沉而静默的敬意温柔包围。由70辆警用摩托组成的沈阳公安交警铁骑护卫队,更是以全新阵容庄严列队,护送英雄走完最后一段回家路。

  作为护卫队队长,潘泽这是第6次承担此项护卫任务,“一路上,只能听见摩托车的轰鸣,那声音好似先烈当年‘战场上冲锋的号角声’。”潘泽动情地说,“那时那刻,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座小小的‘桥梁’,连接着烽火连天的过去和繁荣昌盛的现在。”

  潘泽说:“沿途无数市民自发前来,驻足肃立,白发苍苍的老兵颤巍巍地敬起军礼,孩子们稚嫩的小手紧握国旗……这些都让我深深明白了这项任务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次迎回,更是整个民族的缅怀和精神传承。”

  谈及再次圆满完成护卫任务,潘泽深情地说:“护卫车队行驶在今日繁华的街道上,护卫的却是70多年前的英魂与热血。我们用今天的盛世告慰先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张岚峰是护卫队1号车手,这是他第4次圆满完成护卫任务。“车队行进在勤务路线上时,我看到了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前来迎接英烈,看到满城的红色宣传标语,鼻子酸了一次又一次。”回忆护卫过程,他感慨地说。

  “英烈们的回家路走了70多年,我们很荣幸能够与英雄同行,护送他们走完了最后一段路。”张岚峰表示,“英烈们的红色基因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交通管理的岗位上传承和发扬下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平安——

  三位公安英模的迎归心声

  在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庄严时刻,一支由沈阳公安系统英雄模范代表组成的方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沈阳公安英模列阵方队由50人组成,他们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一等功获得者。

  张德柱:“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

  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五三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张德柱,是沈阳公安英模列阵方队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站在肃穆的烈士陵园迎接英烈,是我毕生的荣光。”在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之前,张德柱是一名军人,在现场他再次回想起自己的从军经历。“当年,我所在的连队曾在抗美援朝战争首战——云山战斗中率先击落了一架敌机。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先辈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烈身影。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张德柱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安民警,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是我们对英魂最好的告慰。我将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感恩奋进,忠诚担当,用我们的日夜坚守,守护人民的岁月静好,让忠诚警魂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郭勇:“烈士用生命捍卫家国,我们用责任守护安宁”

  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万莲派出所清泉社区民警郭勇,作为全国公安英模代表,日前受邀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观礼。这次他又作为沈阳公安英模代表,现场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站在迎接英雄回家的仪式现场,我的心情格外凝重,也倍感光荣。刚刚参加了盛大的阅兵,又来到这里,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接力’——从国家的强盛,到英雄的归家,让我更加明白了‘守护’的意义。”郭勇感慨地说。

  “作为社区民警,守护平安就是我们的战斗。”郭勇说,“我会带着这份崇敬与使命感,更踏实、更细致地工作,让平凡岗位也成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阵地。”

  李春和:“英烈精神激励我,全力以赴每一天”

  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分局大沟派出所民警李春和是公安英模,同样也是一名转业军人。

  “我曾是一名军人,军旅生涯让我更能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最可爱的人’。”李春和激动地说,“英烈们为了家国安宁、和平永驻,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今天,祖国用最崇高的礼遇接他们回家,这既是告慰英灵,更是对我们所有生者的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作为公安战线的一员,守护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与繁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最大的光荣。”

  英雄归故里,精神永流传。作为一名老民警,李春和表示,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能参与这样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是莫大的荣幸。“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全体公安民警价值的认可。”他坚定地说,“只要在岗一天,就会全力以赴一天,也会将这份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公安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多地群众来沈

  迎接烈士回家

  9月12日中午,正对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陵园路两旁,挤满了前来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的群众。记者采访时发现,有不少群众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迎接烈士回家。

  从南京赶来的陆国栋说:“毕竟这样的活动每年只有一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从骨子里都应该记住的事情,因为志愿军烈士用流血和牺牲给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环境,我们要感谢他们。这是我第一次过来,专门利用休假机会来迎接烈士回家。我认为参与迎归,远比旅游重要。”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98岁老人张明义专程从抚顺赶来,他佩戴着军功章,迎接战友回家。老人说:“战友曹树理(音)大哥,两条腿被打断了,走不了了,自己拉响手榴弹牺牲了。还有高振军,也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我们那个连160人,只回来30人。”老人是在子女陪伴下专程来沈阳的。

  一位名叫杜百年的志愿军第38军后代说:“我们这些老战友从全国各地自发来到陵园门口,迎接烈士回家。我是沈阳人,我每年都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

  高赞留言泪洒评论区

  忠魂归乡,山河回应。这场面,这情怀,谁能不震撼?迎归仪式让网友集体“破防”,评论区瞬间被真挚的留言淹没。一场跨越时空的告白悄然汇聚,网友们留下的每一个字都化作星辰,点亮英雄回家的路。这些评论,是对英烈最炽热的致敬、最深情的告白。

  辽宁网友 @不凡橘子:吉林长白县十二道沟镇一位老人叫金成华,年幼时妈妈背着他送爸爸返回朝鲜战场,在葫芦套村的小河边,爸爸说打完这一仗就回来,踏着河冰去往朝鲜。后来爸爸牺牲了没有回来。去年夏天金成华去世了,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爸爸离开的地方葫芦套村的河中,沿着河水融入鸭绿江找爸爸去了。希望接回的志愿军英烈中能有他的爸爸!

  河北网友 @紫媚幽然:手轻轻地捧起,脚步轻轻地走,轻轻地放,不惊醒正在安息的烈士英魂,我想烈士们渴望回家,和曾经共同战斗同生共死的战友永远在一起。他们为国家和平、人民安宁,舍生忘死,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广东网友 @小冷同学:从广州千里迢迢赶来沈阳,只为迎接书本上“最可爱的人”,欢迎志愿军英烈回家。

  湖北网友 @铁马金戈入梦来: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件事,沈阳市和沈阳人民做得非常好,感谢沈阳人民!

  陕西网友 @所安:英魂永驻山河秀,浩气长存天地间。你们用热血铸就和平之路,以忠骨捍卫家国尊严,向英雄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欢迎英雄回家!

  贵州网友 @史宾格耳朵: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守护了人民的安宁。如今,山河已无恙,国富军亦强。我们以国之名,接英雄回家!

  安徽网友 @佳姐:亲爱的先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们的国家以后会更加的强大,祝祖国万岁,繁荣昌盛,国泰平安。

  浙江网友 @默:英雄归家,山河锦绣,沈阳以最高敬意迎接英灵荣归故土。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祖国与人民永远铭记!

  山东网友@漫步清新:一代人用一生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虽未见其面,却永受其恩,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湖南网友 @jackey:终于回家了,叶落归根。我的太姥爷牺牲在了长津湖战役中,他叫房立梅,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名墙上刻有他的名字!

  北京网友 @用户7384848161257与世无争:我的父亲,27军后勤汽车运输连,参加了长津湖战役,曾立三等功三次,2025年4月归队(102岁)。

  吉林网友 @长青不老松:代表父亲、岳父向志愿军英烈敬礼!父亲与岳父都是志愿军老战士,他们在天堂也能看到英烈回家。

  四川网友 @威威熊:我代替外公,原志愿军15军的老兵李春泉,在这里接外公的战友们回家,致敬先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赫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