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山河永铭记 全城迎英烈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场庄重而肃穆的欢迎仪式,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却振聋发聩直击内心。

  随着运-20专机缓缓降落,覆盖着国旗的烈士遗骸棺椁被轻轻抬起,英雄城市沈阳被一种深沉而磅礴的情感所笼罩。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廊桥前,整齐列队的礼兵伫立如松;青年大街两侧,无数市民手持国旗与鲜花肃立等候;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众多白发老人与“红领巾”们神情庄严翘首以待。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英雄,这是跨越七十余年的等待,从当初的欢送,到如今的迎归,沈阳这座与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特殊渊源的城市,有幸见证了英雄们走过的伟大历程。斯人已逝,英灵永存,英雄之城用最崇高的礼遇,致敬跨越七十余年的历史性迎接,欢迎英雄回家。

  英烈归乡之路,无数目光深情相送,是缅怀,是崇敬,更是对历史的见证。不仅见证那些历史中的英雄壮举,更在倾城迎归的场景中见证了英雄精神的薪火相传。无论是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战士向昔日的战友敬礼,还是年轻一代的仪仗兵用坚毅的步伐护送英烈忠魂,英雄胆、英雄气跨越几代人一脉相承——曾经从这里出发,雄赳赳跨过鸭绿江的年轻战士,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新时代的青年又接过了英雄火炬,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以穿越时空的致敬来告慰英灵。

  沈阳作为抗美援朝的出征地和大后方,有无数英雄儿女从这里奔赴前线,英雄血脉与记忆是这座城市英雄文化的“活化石”。有老人如数家珍地讲述当年沈阳大力开展爱国生产运动支援前线,有年轻人手持勋章追忆祖辈经历的烽火硝烟,社交媒体上“英雄回家”成为全民热议话题,校园的国旗下无数学生肃立,迎归烈士、追思英雄……这样一场跨越年龄、职业、地域的全民情感共鸣,折射出沈阳人最深层的价值认同——崇敬英雄、热爱祖国。此刻,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被唤醒、被强化,熔铸成为英雄城市的精神坐标,更让英雄精神永不褪色。

  英雄精神,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当年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的精神力量打败强敌,如今的沈阳人同样以钢铁意志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强大信心。(下转8版)  (上接1版,山河永铭记 全城迎英烈)

  英雄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城市转型升级的艰巨挑战,无数奋斗者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勇于变革。从科技产业创新,到优化营商环境;从老工业区的多彩蝶变,到文旅消费百花齐放……生活在英雄之城的沈阳人,永远迎难而上,开创历史。

  英雄精神,是众志成城的努力。从发扬工匠精神,到投身志愿服务,从共建共治共享,到参与文明创建,这座城市始终传承着集体主义风格,人人争当城市英雄,把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等精神品质,转化为奋进实干的行动,建设共同的幸福家园。

  英雄回家,是烈士遗骸安然入土,更是烈士精神在传承弘扬中的淬炼与升华。迎归仪式犹如一次城市精神的洗礼,让英雄精神充盈天地间,融入城市每一寸肌理、每一条血脉,让历史的沉实与现实的奋斗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

  英雄精神永远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根脉,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们。我们要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守护好烈士血染的丰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这座英雄城市书写更壮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