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深度转变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1版:初心·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更是群众感知幸福的“第一窗口”。皇姑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锚定“幸福新社区”建设目标,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小区楼栋单元,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让“幸福”成为社区生活的高频词。

  “哨链”织密响应网 

  从“被动等”到“主动找”

  “以前楼道灯坏了,一等就是好几天,现在‘工作链’的邻居跟楼栋‘瞭望哨’一说,当天网格员就帮忙联系师傅换好了,这效率太让人暖心了!”舍利塔街道太平社区居民陈阿姨对“哨链工作法”赞不绝口。

  “哨链工作法”从太平社区试点起步,如今已在全区推广。“网格员—瞭望哨—工作链”三级治理架构,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治理“被动响应”的模式。以单元为单位,顶楼或高层住户组成“工作链”,担任本单元“管理员”和“联络员”,利用日常上下楼的天然动线,及时发现并处置单元内简易问题,并定期上门探望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让关爱不缺位;一楼的热心党员居民化身“瞭望哨”,承担本楼栋的“信息员”和“前哨”职责,每日巡查楼道安全、环境卫生,记录居民的各类需求;网格员则当起“协调员+处置员”,对“哨链”反馈的问题建立“收集—整改—反馈”闭环,确保事事有回应。

  同时,皇姑区深化“您提我改”机制,通过居民微信群、入户走访、民情恳谈会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民意,及时解决居民诉求。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公共服务优化、小区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650余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轮值”打破壁垒墙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攻坚”

  “我们小区之前一直没通燃气,做饭全靠电,找了好几个部门都没解决。‘轮值双协商’机制将燃气公司、物业公司、街道、社区聚在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没多久就把燃气工程改造落实了,真是办了件惠民的大实事儿!”金地九阙台小区居民李师傅感慨道。

  为破解基层治理中“部门壁垒”“资源分散”的痛点,皇姑区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创新实施党建联席会议“轮值双协商”议事制度。由成员单位轮流牵头,组织协商会议,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难题,围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共同商议解决;同时配套推行“党建联席清单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主动认领项目,实施清单化推进、节点化落实,杜绝“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状况。截至目前,通过这一机制,全区已成功解决园区坡道改造等民生问题800余件,形成“小事协商快办、大事联动攻坚”的良好治理格局。

  党员当好“领头雁”

  从“我参与”到“大家来”

  “我家老人独居,党员志愿者每周上门陪老人聊天、帮忙买东西,有他们在,我们在外工作特别放心!”居民王女士说起社区党员志愿者,满是感激。

  皇姑区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党员初心践诺”专项行动,让各类党员发挥所长。在职党员与薄弱社区结对,划分党员责任区600余块,包保帮扶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170余户;离退休党员组建“银龄宣讲团”“银发调解室”,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700余次;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担任兼职网格员,累计报送消防隐患、设施损坏等线索100余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50余件,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我是雷锋”“党派我来的”等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场,带动2万余名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逐步形成“党员在身边、有事大家帮、资源大家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哨链”响应民生实事,到“轮值”破解治理难题,再到党员带头共建美好家园,皇姑区正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深度转变,“幸福新社区”的美好图景,正成为每一位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