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微经济 大门道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9版:时事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孙连宇

  社区作为城市的微缩景观,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纽带。而社区经济的发展,则如同城市消费系统的“毛细血管网”,在沈阳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浑南区近日印发《促进社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作为辽宁省首个系统性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不仅为这片“经济蓝海”划定了规范路径,更让烟火气与商业价值实现了融合。

  社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扎根民生、贴近生活。从“15分钟生活圈”里便民商超、托育托管、养老助餐等,居民下楼就能解决“一老一小”难题,到各类主题创意市集、文化市集热闹开市,手作、文创与邻里互动交织,不但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也为小微经营者搭建了低成本创业平台——这些场景里,烟火气是社区经济的“魂”,而浑南区推出的“社区合伙人”“社区慈善基金”“社区企业”三大模式构建新生态,让烟火气中长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这些模式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引导。出台的“指导意见”,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和操作指引,确立了一种多方协同、公益导向的治理框架。它以制度化设计明确运行路径,确保导向不偏,让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而多方协同监管机制则赋予居民“主人翁”身份。这种制度设计,既保障了商业活动的合规性,又守住了民生服务的公益性,让社区经济在“放活”与“管好”间找到平衡,避免冲淡烟火气,确保其始终朝着便民、利民、惠民的方向发展。(下转9版)  (上接1版,微经济 大门道)

  社区经济不仅能够激发消费活力,更是一种融合了烟火气息与商业逻辑的新型治理生态。只有让制度保障跟上创新步伐,让商业价值融入烟火日常,社区经济才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网”。而“指导意见”的探索与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区经济是如何从“微循环”走向“大治理”的生动样本——有温度,但不排斥效率;讲公益,但不拒绝市场。通过大胆试、放手干,推动全市社区经济进入规范化、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实现基层善治、社区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