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中国汽车创新引协作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10版:时事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日于慕尼黑开幕。本届车展上,中国新能源车企及供应链企业亮眼,欧洲多款新车型也搭载中国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凸显中欧产业深度协作。

  宝马深化在华合作,在中国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的产业布局。自2010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已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宝马在德国之外规模最大的投资。

  从车展技术交融到企业深耕,中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与欧洲车企共推全球产业转型,为双方及全球汽车业发展注入动力。

  A

  中国已成为 

  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

  ——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这家跨国企业将继续坚定推进对华合作,携手中国伙伴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开拓未来。

  本届慕尼黑车展于9日至14日举行。车展前夕,宝马“新世代”电动车型iX3迎来全球首发,并将于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齐普策称,这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它不仅回应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释放出宝马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号”。

  “‘新世代’车型没有中国供应商的支持是无法完成的。”齐普策说,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数字化进程,为宝马全球研发和制造注入了活力。在宝马的全球战略中,中国已从单纯的“销售市场”,转变为“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支点”。

  宝马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不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覆盖全球范围。齐普策表示,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企业的合作高度专业化、高效务实且以增长为导向,成为宝马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在智能化方面,宝马与中国头部科技企业的合作研发使自身产品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主流水准。他说:“中国在很多方面已成为创新之源。如果把德国工程能力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和创新实力相结合,将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组合。”

  齐普策说,他今年已三次访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海国际车展等。他将于下个月第四次来华。“中国是我今年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这足以说明它在宝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齐普策指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上竞争激烈,但这不会削弱中德合作,反而会进一步激发双方合作动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在气候变化应对、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为中德携手提供了更多机遇。德国与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据介绍,宝马在中国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的产业布局。自2010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已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宝马在德国之外规模最大的投资。此外,宝马在华建立了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家软件公司,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形成德国以外最庞大的研发团队。

  数据显示,宝马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交付量达31.89万辆,同比增长18.5%。在齐普策看来,中国市场在宝马的电动化发展道路上扮演了关键角色。

  展望未来,齐普策表示,宝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携手本地伙伴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推出符合本地需求的创新产品。他说:“未来汽车产业的成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实现,而中国正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据新华社电)

  B

  中德汽车合作

  沈阳支撑创新落地

  BMW iX3全球首发 中国专属版本2026年在沈量产

  9月5日,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在慕尼黑全球首发,宣告宝马正式迈入新世代。与此同时,其中国专属版本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探秘直播在沈阳同步进行。据悉,这款深度契合中国市场需求打造的车型,将于今年年内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

  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产量突破350万辆

  日前,一辆BMW5系曜夜版“黑武士”驶下生产线,宣告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生产的国产BMW5系已超过200万辆。与此同时,作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首座工厂,自2003年至今,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累计产量已突破350万辆,以先进生产技术的持续推进,见证了宝马在中国的深耕与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华晨宝马积极与沈阳市三所职业院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将德国宝马先进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本地职业院校。在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晨宝马成立“华晨宝马培训中心”。以此为依托,采用“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在岗实训”的“1+1+1”职业教育新模式,构筑起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体系。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培养587名技术人才,其中涌现出多名青年技术能手和专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目前,华晨宝马工会已成功建成15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2家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6家获省总工会命名,3家获市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命名。

  消息来源:沈阳发布App

  C

  破浪出海谋共赢

  ——中国车企携新技术为欧洲带来新机遇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日在慕尼黑开幕。今年车展上,中国新能源车展台令人瞩目,从整车企业到智能化和供应链企业纷纷展示最新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与此同时,不少欧洲车企的新车型也搭载中国电池、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亮相。

  业内人士指出,中欧车企从单纯的市场合作转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供应链协作上的开放合作,不仅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也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车企展台成车展“新磁场”

  在本届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共有116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参展。从整车到零部件,中国车企与供应链企业集中展示动力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最新成果,全面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实力与体系完善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鹏汽车展台充满未来感,五款新车型集体登场。零跑汽车带来全新车型Lafa5和登陆欧洲市场的B10。在本届车展上发布并正式进入欧洲市场的长安深蓝S05,搭载高能量固态电池,吸引不少观众试乘体验。此外,宁德时代、地平线、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等供应链企业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汽车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中国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向世界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中国汽车“出海”正从单一产品输出,迈向全产业链协同“生态出海”新阶段。

  数据

  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品牌在德新车注册量已超3.5万辆,较去年显著增长。

  欧洲企业加速拥抱中国技术

  不少在本届车展上亮相的欧洲国家车企新车型均搭载来自中国的电池与智能驾驶技术。曾经更倾向于在独立赛道上发展的中国制造商和供应链企业,如今正以合作伙伴身份逐渐深度嵌入欧洲车企的核心环节。

  日前迎来全球首发的宝马集团新世代BMW iX3为该集团携手中国伙伴打造,车载系统能精准适配本地数字生态。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中国在很多方面是创新之源,德国工程能力结合中国零配件供应及全球品牌打造,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组合。

  奥迪今年8月发布的Q6L e-tron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具备“无图”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能力。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德诺表示,与中国供应商合作不仅有助于整合全球领先技术,也能精准满足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

  跨国车企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已超越车型与技术,延伸至供应链与生产环节。斯泰兰蒂斯与宁德时代筹建西班牙电池工厂、小鹏在与大众中国合作基础上拓展欧洲研发与销售、地平线与德国大陆集团合资开展多地路测,推动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全球落地……一系列合作案例表明,中国已不仅是欧洲车企的重要市场,更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伙伴。

  数据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企业计划未来加大对华投资,其中超过78%的企业将重点投资研发领域。

  开放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德国汽车专家斯特凡·布拉策尔指出,中国厂商具备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例如比亚迪不仅是整车制造商,同时掌握电池关键技术,这种一体化模式加快了研发速度和市场响应。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此次中国企业踊跃参展,展现出真正的国际化,部分厂商计划在欧洲建厂,这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穆勒认为,中德制造商和供应商汇聚一堂非常有意义,既展示了合作潜力,也为双方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德国汽车经济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指出,通过充分借助中国在电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上的优势,德国车企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与德国车企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兼州经济、发展和能源部长胡贝特·艾旺格指出,中德产业的紧密合作已展现出巨大潜力。过去十年,中国车企在德国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在驱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还涵盖驾驶辅助系统、先进电池技术以及多项创新应用。如今,双方正携手继续书写合作新篇章。

  数据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最新报告显示,五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汽车集团。中国厂商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车载电子系统等核心领域表现突出,创新成果全球领先。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