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副校长张政结束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返回家乡沈阳后,他仍时刻心系着远在西藏的孩子们:“翻看学校的公众号,和当地的同事联系,问问孩子的近况,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9月8日,在教师节前夕,记者与张政面对面,聆听他援藏期间的苦与甜、笑与泪。
信念支撑援藏教师们
走过困难重重
2022年,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张政担任辽宁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教育团队领队,和来自辽宁省14个地市的19名教师一起,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雪域高原,接下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援藏校长的重任。
在海拔3650米的高原工作,首先要过的是身体关。3年来,稀薄的氧气、反复的高原反应始终如影随形。初到高原,老师们便接连出现不适:剧烈的头痛、莫名的发热、过快的心率、止不住的鼻腔出血。张政说:“每位援藏教师的公寓里都配备了一台制氧机,高原反应加上制氧机发出的噪音,让老师们入睡困难,为了确保第二天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学生,许多老师有时要与安眠药相伴。”
但是他们没有被困难打败,“我们这20名教师心中揣着同一个坚定信念:我们跨越山河而来,是为了真正提升当地教育水平,让高原上的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多元、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20名援藏教师走过每一个挑战重重困难的日子。
他是校长
也是孩子们的大家长
张政任职的学校虽然是那曲市的高中,却建在拉萨。张政等援藏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用心守护好这3300余名远离家乡、寄宿在拉萨的那曲孩子。
张政说:“这三年里,我思考最多的就是,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该如何让民族融合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如何为孩子们搭建更宽广的成长平台。”
张政认为,对于寄宿在校的孩子们而言,“陪伴”比任何管理方式都更有力量。他提倡大家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清晨,我们陪着孩子一起跑操;食堂里,我们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聊彼此的趣事;晚自习课堂,我们留在教学楼里,随时为有困惑的学生答疑。”
为了更快地融入当地师生,张政带领援藏教师组建了篮球队。大课间时,时常能看到援藏教师与藏族师生打友谊赛的身影。
篮球队拉近了援藏教师与藏族师生的距离,球场上,孩子们看到张政,会把篮球抛给他,喊他一起玩。还有孩子会跨越大半个操场向张政跑来,只为塞给他一个苹果。张政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特别幸福,我知道我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用心用情
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有一次,一名男生没有及时返校。在当地警察的帮助下,学校和家属整整搜寻了20多个小时,才在山上找到了他。原来他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才生出了逃避的念头。张政与他谈心,起初男生不肯多说一句话,直到提到足球时,他的眼里才闪过一丝光芒。张政立刻以此为突破口,鼓励男生把爱好变成未来道路。之后,男生成为校足球队主力,最终考入体育院校。
张政深刻地认识到,援藏教育工作,要做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搭建心与心的桥梁。他设计了融入藏族元素的课间操;组织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将藏语歌谣与汉语歌曲同台唱响。
精心的培育结出了最丰硕的果实,2024年,学校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上线率高达99.43%,重本率达41.13%,重本率实现翻番。
今年7月,为期三年的援藏之旅在满满的不舍中结束。张政说:“这三年,我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初到西藏时,我有一个愿望,我期望我能倾尽所能,让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有机会看到巍峨雪山的背面。现在,我依然这么期望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