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金风送爽,热潮澎湃。9月9日,沈阳召开2025年秋季重点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抢抓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吹响了以项目之“进”夯实振兴之“基”、以实干之“势”夺取决战之“胜”的冲锋号。
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的关键支撑。本次秋季开工17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100亿元,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彰显沈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这批项目不仅是“项目为王”理念的再落实,更是沈阳谋划振兴新突破、构筑新优势的战略行动。
纵览此次开工项目,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一是结构优化,产业带动效应显著。中国能建沈阳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基地等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81.5亿元,占全部开工项目总投资六成以上,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动能崭新,新质引擎持续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航空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达62个,占比近四成,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为沈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三是质量提升,重大项目擎旗引领。中一东北国际医疗科技产业城、首衡沈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6个5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将显著提升沈阳产业能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成色。“结构优”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动能新”为新质生产力筑基赋能,“质量高”则强化了大项目的引领辐射功能。此次秋季开工的项目,正如一个个强劲“新引擎”,为沈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积势蓄力。
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图景、后天的发展底气。只有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效整合资源、激活社会投资、培育新增长点。一切关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谋划,最终都要落到具体项目上。必须加强项目前瞻谋划和精准对接,提升项目包装质量,强化整体思维和向上争取,努力实现投资稳存量、扩增量。
截至目前,全市开复工项目总数达2353个,开复工率78.4%,发展态势积极向好。要以此次秋季开工为新起点,紧盯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加强全要素保障,全力打通堵点卡点,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抓手,优化服务机制,做优全程保障,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还要聚焦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积极布局一批利长远、惠民生的高质量项目,以项目建设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下转6版) (上接1版,以更多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转眼全年工作进入决战冲刺阶段。战鼓铮铮,应时而起;千帆竞发,唯勤者先。让我们以此次项目开工为契机,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力冲刺,将项目“热度”转化为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全力以赴打赢“决胜之年”的收官之战,用实干和实绩书写沈阳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