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鸿影
少时的夏日黄昏,吃过晚饭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乡村变得热闹又温馨。大人们聚在某家门前的大树下唠家常,小孩子们则在奔跑嬉戏。很多半大孩子,以软磨硬泡的方式,征得父母同意,把家里的自行车推出来骑玩。那时读中学,每天中午要回家吃饭,对于离校较远的孩子来说,学会骑自行车,也是一堂必修课。
姐姐已经学会骑车,她比我高一个年级,暑假后就上初中了。我看着姐姐推出自行车,左脚放在脚蹬上,右脚在地上点几下,趁自行车滑行的时候,抬起右脚从“二八大杠”的前梁上迈过去,顺势坐在鞍座上,半圈半圈地蹬着,遇到上坡时,便站起来,左一下右一下蹬着整圈。姐姐骑了一圈后,把车交给我。我双手扶着车把,依样学习“打单脚”,姐姐在后面扶着车……
暑假也是农闲季节,爸爸找了一个“跟车”的活儿,就是给养车跑运输的人家当装卸工,挣些零钱,那家就在小学旁边。姐姐常带着我和弟弟去学校的操场上练习骑车,操场宽阔平整,比我家门前的小路好得多。我刚学会“掏裆”骑,绊绊磕磕的,姐姐和弟弟跟在后面给我打气。忽然听弟弟喊:“看,那是爸爸。”我抬头一看,爸爸正往车上装石头,一块接着一块,阳光下的身影利落稳健,动作毫不迟疑,半截深半截浅的背心紧贴着身体,想是流了很多汗。正分心时,车子撞到了花坛边上,我从车上摔了下来,胳膊和膝盖也擦破了皮,可我脑海中呈现的却是爸爸“跟车”回来,给皴裂的手指缠胶布、往手腕上贴膏药的画面。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疼痛,父亲每日抓起石头的手指和手腕的腱鞘炎定是很疼的。
回到家里,我给胳膊和膝盖简单涂了些碘酒,就找出书包,翻出暑假作业,把落下的内容一股脑地补上了,又借来姐姐六年级的书,开始自学。父亲说过,他要把夏天“跟车”挣的钱攒起来,等我上中学时,给我买辆自行车,而我也想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
一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也面临小升初的考试。一个周末,拿着锄头准备去铲地的爸爸出门没多久就折返回来,对妈妈说:“刚才遇到后院小娟爸,说乡里的供销社进了一批特价自行车,他要去给小娟买一辆,二丫头眼看就上中学了,也得置办一辆呀。”妈妈拿出钥匙,打开箱子,在一个小包里翻出一卷钱,递给了爸爸。爸爸接过钱,揣在衣兜里,转身走了出去。
小升初的考试考点在一所中学,我第一次骑车出行,书包里装着准考证和文具,心里装着一份新奇和向往。这条有自行车陪伴的路,在夏天过后就成为我的日常,车轮在乡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辙印,我也在书本中留下疏疏密密的字迹,我们都在努力前行着。
一个雨天,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披着雨衣奋力地冲破雨雾,奔向家的方向。那时乡村的主路是山皮土铺的,下雨时路面能保持着坚实而且渗水性好,而通向各家胡同的小路,则是自然的黄土路,下雨时会变得泥泞不堪。我骑车刚拐进胡同没多远,车子就不动了,下车一看,在车轮与挡泥板之间,糊满了泥。正无计可施之时,爸爸穿着雨衣走了过来说:“快把车给我吧,踩着我的脚印走。”说着,就拎起自行车往回走。
我进屋后,脱掉雨衣和外套,擦了擦头发,到炕上取暖。这时,听到屋前的手压井有响动,妈妈看了一眼对我说:“你爸给你冲洗自行车呢。”从泥泞的路上经过的自行车,周身脏兮兮的,父亲把泥弄掉后,用井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自行车就恢复了原有的神采。
飞蝶自行车一如既往伴我上学,车胎扎了爸爸给补胎、车条坏了爸爸给更换、车链涩了爸爸给上油……于我而言,自行车也从最初的惊喜,渐渐化为了日常的陪伴,如父母的呵护一样,融于我的生活,也刻于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