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一束鲜花寄哀思 集体共祭倡新风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特约记者吕良德、通讯员陈萍)“用菊花代替纸钱,既环保又安全,还能好好缅怀先人,这样的祭祀方式我们打心底认可!”9月5日,一场以“一束鲜花寄哀思 集体共祭倡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祭祀活动在铁西区新民屯镇张三家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村民们手捧菊花,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用绿色环保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让文明祭扫新风在秋日里悄然传递。

  活动伊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朗读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大力倡导鲜花植树、擦拭墓碑、悬挂丝带、网络祭祀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不使用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用更加环保、生态、安全的方式悼念逝者,从注重实物祭扫转变到‘缅怀先辈、传递亲情、传承家风’上……”志愿者结合身边案例,细致讲解传统祭祀习俗的弊端,深入浅出地倡导人们践行绿色祭祀、安全祭祀、文明祭祀理念,通过鲜花祭扫、集体追思、家庭追思等方式,让缅怀更有温度、更具意义。鲜活的案例、恳切的话语,令在场村民纷纷表示认同。

  随后,志愿者带领村民前往村文化广场,开启集体共祭环节。志愿者为每位参与的村民发放了一枝新鲜的白菊花,随着一声“默哀”,现场村民低头静立,回忆先人过往、寄托思念之情。默哀结束后,村民们手持菊花,依次走到台前,将鲜花轻轻摆放,有的村民还轻声诉说着对先人的祝福,整个过程安静有序,饱含真挚情感。

  “以前祭祀节日到处是烧纸的烟味,孩子都躲着走。现在用鲜花祭祀,广场上干干净净,还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他们知道缅怀先人重在心意,不是形式。”张先生看着台上的菊花,语气中满是认可。张先生还表示,这样的集体共祭活动既传承了孝道文化,又摒弃了陈规陋习。

  “开展这次活动,就是想通过实际行动,让村民们感受到文明祭祀的好处,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张三家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张宝鸿表示,传统陋习的改变需要引导,此次活动以集体共祭为载体,既保留了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又摒弃了陈规陋习。下一步,村实践站将结合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让绿色、文明、安全的祭祀理念扎根村民心中,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