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水务集团晒出2020—2025年改革“成绩单”。作为全市国企改革的重点单位,六年来,水务集团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积弊,以“创新突破”的魄力开拓发展新局,实现从“治乱筑基”到“提质增效”再到“谋远布局”的跨越式蝶变,多项核心指标跃升,为全市国企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也为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筑牢水务保障。
改革硕果盈枝 核心指标实现突破
六年来,水务集团精准对接不同时期企业痛点,分阶段推进改革落地:2020—2022年“治乱筑基”阶段,以综合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厘清治理主体权责,彻底扭转体制僵化、管理低效的混乱局面;2023—2024年“提质增效”阶段,聚焦供排水主责主业推进精益管理,经营业绩与管理质量同步提升,企业从“低效运营”转向“高效发展”;2025年起进入“谋远布局”阶段,启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同步谋划主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六年来,核心指标实现“质的突破”,水务集团用“实打实”的数据交出亮眼答卷:盈利水平实现“扭亏为盈”,利润总额正式步入稳健盈利良性循环;综合漏损率降幅超52%;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让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更便捷的涉水服务。
针对长期制约发展的“沉疴旧疾”,集团靶向发力:全面清理“非主营业务、非优势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畅通信访渠道、化解信访问题,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保障企业发展稳定大局,让集团得以“轻装上阵”闯新路。
破解管理层级冗余、权责边界模糊问题,集团以“精简、高效、协同”为目标重塑架构:搭建“战略-计划-预算-绩考”闭环管控模式;同时规范法人治理,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划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
水务集团还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体系:建成“厂站网”一体化监控平台并接入市应急管理中心,实现全市23座泵站智能调控;部署50余万只智能远传水表,开发管网“一张图”与智能巡检平台;首创“数据驱动+智能分析”漏损管控模式,相关案例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为行业提供“沈阳方案”。
锚定更高目标 叫响“沈水品牌”
面向未来,水务集团锚定“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现代化水务集团目标,明确清晰发展方向。2025年底将进一步优化供排水业务布局,经济稳步增长、整合同质资源、健全合规内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活力、民生、精益、数字、创新”五维水务格局;到2030年,实现更高跨越。资产规模与营收持续稳步增长,新质生产力培育行业领先,建成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水务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团队、一流服务保障,叫响“沈水品牌”,让水务服务更贴合市民需求,为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坚实支撑。
水务集团将以八大举措攻坚破局,筑牢改革根基。攻坚产权结构改革,激活资本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攻坚组织结构改革,优化层级设置、筑牢风控防线;攻坚治理结构改革,融入党的领导、提升决策效能;攻坚产业结构改革,做优核心主业、加速产业升级;攻坚三项制度改革,破除机制障碍、激发队伍活力;推进精益化管理,细化流程管控、实现降本提效;推动瘦身健体,出清低效资产、减轻发展负担;推进智慧水务转型,数字赋能升级、创新管控模式,全方位为改革实效保驾护航。
改革无终点,奋斗无止境。今后,沈阳水务集团将持续秉持“以水润城、以智为翼”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中贡献更多的水务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