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记者获悉,法库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在市局党委“三首”理念和“1+4+N”现代警务运行体系框架下,以“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建机制”为要求,锚定“两示范、两先行”目标及县域“六大主导产业”,创新制定了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机制”:
“项目前置安全顾问”机制,实现风险评估“零时差”。
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前后或土地招拍挂阶段,公安部门主动介入,为政府招商部门和投资方提供“前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涵盖地块治安历史、周边环境、常见经济犯罪类型预警等,帮助其甄别优质项目、规避潜在风险,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实现“无忧落地”。
“政企研警”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
建立由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安机关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联盟。将公安机关掌握的涉企风险信息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定期发布经济犯罪风险预警、网络安全通报、安全生产提示,帮助企业(尤其是人才创办的初创企业)规避发展中的“暗礁”,提升企业风险防御能力。
“警企联防”机制,实现治安防控“一体化”。
整合企业保安、内部巡逻队等安防力量,纳入公安“大巡防”体系,实现信息互通、联动联防。指导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构建警企联动、共建共治的治安防控新格局,提升整体安防水平。
“人才安全服务包”机制,实现安居乐业“全方位”。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其家属,提供户口迁移、出入境证件办理、驾驶证换领等业务的“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服务,以公安服务的“加速度”换取人才的“满意度”;并向新引进人才发放“安全服务包”,让人才感受到全方位尊重与保护,增强其归属感和安全感。
“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实现沟通反馈“双向通”。
聘请优秀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担任“公安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官”,定期组织活动,让其近距离体验公安服务,并直接对公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良性互动;让服务政策更贴近需求,也让人才和企业家成为公安优化的“智囊团”。
“规范涉企检查”机制,实现干扰影响“最小化”。
统筹整合各类涉企检查活动,推行“综合查一次”模式。除非办理案件必需,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为企业创造宁静、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让企业聚精会神搞经营、心无旁骛谋发展。
推“涉企舆情”快处机制,实现企业声誉“及时护”。
加强涉企网络舆情监测,对恶意诽谤、捏造事实、损害企业商业信誉的行为,依法快速查处,帮助企业维护良好形象。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成果,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专利商标侵权等犯罪,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警企农”联动机制,实现农业生产“强保护”。
建立由公安机关、农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代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将公安资源精准投向农业生产的关键周期,及时通报治安形势、风险预警,共同研究解决影响产业链发展的安全问题,构建“政府主导、公安主责、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安全共同体。
“乡村交通治理”机制,实现农用车辆“安全行”。
针对农村地区农用车、拖拉机、电动车多的特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专项治理。在重要路段、集市设置提示牌,加强巡逻和平安守护,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产品运输安全,为农业产业链的“物流”环节提供安全保障。
“乡村生态警务”机制,实现绿水青山“硬守护”。
将警务活动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严厉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矿、非法捕捞、盗伐林木等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巡查防控工作,守护农村的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 记者 徐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