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强
孙志强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飞机装配工,是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他设计的“飞机长杆类零件缓冲支柱行程余量测量仪”有效弥补某型飞机该项功能检测、调试一体化测量技术的领域空白。他培养的4名徒弟,荣获国家一类技能大赛金奖。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8项,国家级创新成果2项。
沈阳将每年9月1日设为“工匠日”,让我深切感受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早已成为这座工业名城最厚重的底色。
16载飞机装配生涯,我始终记得第一次触摸飞机蒙皮时的悸动——冰凉的金属背后是大国重器的尊严,是千万家庭的安宁。这使我愈发明白,工匠的价值不在于奖牌的光芒,而在于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蓝天上的航迹。
“沈阳工匠日”的设立,让埋头钻研的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荣光。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我常对徒弟们说:“我们飞机装配工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战机质量。”这些年,看着4名徒弟拿下国家一类技能大赛金奖,我比自己获奖更骄傲。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代代相传的火炬。
接下来,我会把这份荣耀化作车间里的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个创新构想。既要继续啃下技术硬骨头,破解更多“卡脖子”难题;更要把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让工匠精神在更多产业工人身上扎根生长。
每一次的优质装配,每一次的精准测量,都是在为沈阳的工业振兴筑基,在为大国重器的腾飞蓄力。唯有以匠心守初心,用实干赴使命,才能不负城市的嘱托,不负“工匠”的荣光。
本报特约记者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