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一张训令背后隐藏着“刺杀本庄繁”计划的开端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训令原件。李浩翻拍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沈阳市档案史料展”自8月15日在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沈阳历史爱好者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在众多首次展出的珍贵档案中,一张训令引起了不少历史爱好者的关注——这是1931年,著名抗日将军、时任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令张凤岐调任沈阳县公安局局长的训令。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展览展示部副部长许卫凡对记者说:“这张训令背后隐藏着‘刺杀本庄繁’计划的开端。”

  张凤岐是黄显声的一张王牌

  本庄繁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陆军大将,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和指挥者。1945年日本战败,本庄繁被指控为甲级战犯而畏罪自杀,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到底是谁要刺杀他?这张训令与“刺杀本庄繁”的惊天计划有什么关系呢?许卫凡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抗日历史往事。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此拉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前,黄显声早已预测出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侵略行动,他在军事上和人员上已作好准备。张凤岐就是黄显声的一张王牌。

  1922年,张凤岐到东三省兵工厂任总务科长,其间结识了兵工厂卫队营少校营长、奉军少壮派青年军官黄显声。因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抱负,很快成为好友。论年龄大小,黄显声管张凤岐叫大哥。1931年3月,黄显声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为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即调张凤岐为沈阳县公安局局长。展出的训令与后面发生的故事,告诉了世人,黄显声的任命是早有准备的抗日计划。

  张凤岐上演现实版“潜伏”

  张凤岐上任后,东北局势日趋紧张,日军调动频繁,甚至在大北门外进行攻城演习。按黄显声的要求,张凤岐组织沈阳郊区民团和乡大会武装,名为保卫地方,实为准备抵抗日军进攻。这一时期省城武装力量明显增强。1931年9月18日夜,正在值班的黄显声接到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消息,午夜12时向沈阳各分局及公安队发出命令:“原地坚守,不准撤退,阻击日军。”沈阳警界同日军一直打到9月21日下午,黄显声命令向西撤退,公安部队撤到锦州。张凤岐带领警察和公安大队战斗了两天两夜,于21日晚撤到新城子一带,22日深夜赶到锦州见到黄显声。黄显声邀张凤岐到自己的宿舍,密商抗日大计,张凤岐主动提出打入日伪内部潜伏,暗中进行抗日活动的计划。9月25日,张凤岐率领部分公安大队队员和几名可靠部下秘密返回沈阳,他们在蒲河警察分所召开会议,沈阳县公安局督察长杨春元、司法科科长耿光汉、庶务科科长程云桥、公安大队队长秦国禄等人参加会议,会上传达黄显声指示,研究抗日策略,对骨干人员进行分工。此外,决定派人回省城通过关系同新上任的伪县长接头,意在尽力让县公安局原班人马回去任职。张凤岐回到县公安局任职后,在沈阳周边组织民团,表面上是防匪,暗地里是为建立抗日义勇军作准备。

  从1931年冬到1932年春,黄显声多次秘密派人与张凤岐接头,传达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及黄显声的指示。张凤岐也多次派人去见黄显声,详细汇报日伪在沈阳的军、警、宪、特等组织机构以及兵力部署、重要人物动向等情况。

  档案告诉后人

  他们曾经的传奇

  许卫凡给记者拿出了一份《盛京时报》1932年7月30日的报道,他说:“《盛京时报》是日本人创办的报纸,这份报纸详细报道了‘张凤岐谋叛始末’。”

  1932年5月初,黄显声派一名参谋从北平来到沈阳,向张凤岐传达了准备8月份攻打沈阳的指示。张凤岐请来人向黄显声代为汇报沈阳巡警队、公安队、民团、乡大会等方面可调动的总兵力约8000人。同时,张凤岐召集部下密商暗杀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伪奉天省长臧式毅等要员的计划。这时,日本人命张凤岐去沈阳东部山区“追剿”义勇军,他除消灭几股真正的土匪外,还缴获了一些枪械补充自己,回来谎称“剿灭”数股义勇军。公安队员中的亲日分子向日本宪兵告密说,他们打的是土匪而不是义勇军,引起日本宪兵的注意。不久,日本特务机构又从各种情报中得知张凤岐等人在秘密抗日。1932年5月16日,日本宪兵逮捕了张凤岐等十几名抗日骨干。敌人采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各种手段,企图迫使张凤岐就范,遭到张凤岐严词拒绝。6月末,张凤岐等人被押送到伪新京(现长春)宪兵本部继续审讯,7月上旬张凤岐又被押回沈阳,关在城内皇宫宪兵分遣队拘留所。不久,日本人决定秘密处决张凤岐。

  7月下旬的一天黄昏,日本宪兵将张凤岐押到沈阳故宫大政殿后一片荒凉的草丛中,用铁丝将其绑在石柱上,最后一次诱降张凤岐。张凤岐断然回绝,行刑者将一桶油漆泼在张凤岐的身上,点燃了火,烈火瞬间吞噬了这位年仅45岁的爱国者、坚强的抗日志士。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