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化石发现百年特展揭秘山西亿万年前模样
日期:09-29
本报记者 田璐
我们脚下的这片三晋大地,亿万年前是何等模样?9月26日,“生命驿站——榆社化石发现百年特展”亮相山西青铜博物馆,肯氏兽类头骨化石、剑齿象头骨化石、剑齿虎上颌骨化石等珍贵展品引人驻足。这场直击源头的探索之旅,用110余件珍贵化石完整呈现了从爬行动物时代到哺乳动物繁盛的关键演化链条,为观众补充了这片土地的生命记忆。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联合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山西自然博物馆共同呈现,旨在纪念榆社化石科学发现百年,为观众开启一场穿越亿万年时空的自然史诗之旅。
榆社,被誉为“世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自20世纪20年代初,榆社首次发现古生物化石以来,便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距今约530万年至260万年间的化石,它在国际古生物研究中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承上启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展览依托山西中部榆社盆地百年来的科学发现,通过“发现·解码”“探索·见证”“保护·永恒”3个单元系统解读这座“世界古脊椎动物化石宝库”的独特价值。
“发现·解码”单元回顾了自20世纪20年代初在山西晋中榆社首次发现古生物化石以来,杨钟健、德日进、邱占祥等众多中外古生物学家在榆社盆地接力探索的百年科学传奇。透过珍贵的野外照片、科考手稿与研究专著,向观众讲述了一代代学者如何从层层岩层中解码出见证气候变迁与物种兴替的地球档案,奠定榆社在国际晚新生代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走进“探索·见证”单元,直面生命的奇迹。从称霸陆地的中国肯氏兽到体型巨硕的桑氏剑齿象、师氏剑齿象;从凶猛的剑齿虎、鬣狗到成群的三趾马、大唇犀、各类羚羊……这些珍贵化石将晚中新世至更新世时期榆社盆地水草丰美、百兽驰骋的壮丽生态图景栩栩如生地复原在观众眼前。
“保护·永恒”单元通过展示化石发掘工具、修复工艺及骨架装架的过程,向观众揭开了化石从发掘、修复到装架展陈的神秘面纱,展现文博工作者如何运用科技与匠心,让沉睡于地下的骨骼碎片重焕生机,成为讲述地球故事的永恒印记。
开幕式后,丰富的研学活动随即展开。山西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董黎阳为现场观众进行了专业讲解,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深度解读了化石背后的科学故事。在互动体验区,“化石修复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清理模拟化石,零距离感受古生物学家在发掘与保护工作中所付出的匠心与智慧。
此次展览还与主馆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文明摇篮”专题展览形成有机串联。在山西芮城西侯度,考古发现了243万年前的人工打制石器。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就是从此时讲起,原始人类在这片土地生息繁衍,足迹已遍布山西南北。观众可先后参观两馆,在一场跨越亿年的时空对话中,完整领略从生命演化到人类文明的壮阔征程。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