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青年报

全景式地呈现山西能源转型重大实践成果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03:聚焦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王丽娟

  9月27日,2025年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源博览会”)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通过5个展馆,设置有主题形象展区、国际展区、绿电展区、综合能源企业展区、能源科技创新展区、新能源展区、智慧能源展区、绿色装备展区八大展区,共有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30余家国际能源企业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0余家能源领域相关企业参展,全景式地展现了山西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实践成果。

“煤海蛟龙”填补国际空白

  在主题形象展区,全球首套煤矿井下智能快速掘进系统——“煤海蛟龙”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个被誉为煤炭工业的重大技术革命,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煤矿快速掘进高端装备,该系统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煤巷掘进、支护、运输不能平行作业的世界级难题,创造了月最高进尺3088米大断面单巷掘进世界纪录,彻底解决了工序分散、采掘失调的行业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在2023年与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航空母舰福建舰一起入选中央企业十大国之重器,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煤层气开发系统 填补技术空白

  在中海油中联煤层气公司煤层气开发系统沙盘上,集中展示中石油、中海油、煤与煤层气共采实验室三家代表性技术。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聚焦中浅煤层资源高效开发与薄煤层挖潜难题,有效破解薄煤层单独开采经济价值低、资源浪费的困境,成果在沁水盆地潘河区块得到应用。形成4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薄煤层商业开发,为我国煤层气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首台晋华槽 推动脱碳核心技术

  由潞安化工机械集团研发制造的首台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晋华槽,聚焦行业传统碱性电解制氢能耗高、负荷适配性差、高温高压运行受限等瓶颈,通过热力学优化、多物理场仿真设计、高性能电极/隔膜材料研发及智能化集成,实现绿氢高效制备,为化工行业“以氢替碳”、构建清洁低碳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关键装备技术支撑。

三大极地系统 助力全球极地科考

  极地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展区由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抗风耐寒水滴型风机和耐低温氢能系统3个成果组成。
  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能够融合风能、光伏、储能与氢能,构建零碳供电体系。每年可节省百吨燃油和超30天雪龙船运输成本。从风光互补到氢电协同,从智能控制到零碳实践,这一系统为全球极地零碳科考贡献了山西智慧。
  抗风耐寒水滴型风机通过降低重心位置提升抗风稳定性,实现50m/s超强抗风能力与-40℃低温连续运行,在极地强风环境下攻克了水滴型垂直轴风机的稳定性设计难题。该风机有效解决极地强风载荷失衡、低温脆裂及腐蚀失效三大技术瓶颈,构建起适应极端环境的新型风能利用模式。其工程应用将显著提升极地能源系统的可靠性,为南极科考站提供安全稳定的清洁电力支撑,对突破极地能源装备技术边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耐低温氢能系统集成了高效电解水制氢、高压储氢、低温燃料电池发电及智能控制四大核心模块,全面展示了氢能技术在极地极端环境下的全链条应用能力。该系统产出氢气纯度达99.999%,露点低至-70℃以下,满足严苛的极地环境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制储用全链路动态调节,突破传统能源在极地环境下的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多重限制,为南极科考站提供零碳、稳定、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仅验证了氢能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工程可行性,更为全球极地科考站能源系统革新提供了示范性技术路径。

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国内首创

  在中北大学的“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旁边,许多家长与孩子合照留念。这是中北大学李京阳教授团队研发的JZ-55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采用国际先进、国内首创的交叉双旋翼构型,通过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优化、抗干扰控制算法及应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实现载重比提升30%以上、抗风能力达9级。最大起飞重量600kg,载重230kg,续航时间6h,升限7500m。可广泛应用于高层消防、森林灭火、应急搜救、中继通信、电力巡检、物资投送、风险监测、危化品处置、地质灾害救援、海上巡检、医疗救护等多个领域,是国内高校主持的唯一一个舰载无人直升机项目,唯一进入“三桶油”系统的无人直升机型号。已列入工信部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获评2023中国发明协会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