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汉富
9月23日,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场发布会。会上,大同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大同市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十四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同市卫健委紧紧围绕“医院看得了病、患者看得起病、群众愿意来看病”的改革发展目标,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24年年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3.78/10万、2.89‰、3.51‰,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国家平均水平,为全省最低,健康大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深化“三医”联动 发展医药事业
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实施健康大同行动,建立爱国卫生和健康大同工作推进机制,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主线,实施“16+2”专项行动,全民健康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大同市建成健康乡镇(街道)30个,健康学校、企业、社区等各类健康细胞176个。连续16年保持省级卫生城市称号,获评5个省级卫生县、10个省级卫生乡镇和546个省级卫生村。“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覆盖人口占比达93%。
深化“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强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委深改委医保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审议通过《大同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实施细则》,截至目前,全市4家医院成功申报6项新增项目,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成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可和推广。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不断改善。“十四五”期间,市五医院借力省人民医院优质资源加快推进省级区域中心建设,全市“三院四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累计选派1442名三级医院医师进驻县级医院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县级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卒中中心覆盖6个县、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全覆盖。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4个“十四五”期间在建项目)、2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含6个“十四五”期间遴选专科)。各级临床重点专科专业覆盖率达62.5%,基本形成了 “横到边纵到底”、专业齐全、覆盖面广的全方位布局。
优化资源供给 提升服务能力
“基本医疗有保障”更加夯实,服务可及性更加可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提高到今年的99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2大类和16大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标准达标率为94%。乡村医生待遇全省排名第一,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重点监测对象入户核实率、患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和重点慢病随访率、季度综合患者签约率均达到100%。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县医疗机构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在37种大病基础上不断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并逐步推广到所有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医防融合服务能力。聚焦重塑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强队伍4个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建成16家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203家合格门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10年达到基本公共卫生目标要求。地方病防治任务圆满完成,碘缺乏病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大骨节病等连续10年未发现新发病例。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继续加强,普惠服务保障惠及更广范围。老年健康工作扎实推进,163家医疗机构建成山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全市64万名老年人提供了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从无到有,目前已经覆盖7个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