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彤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涵养 “自找苦吃”的精气神,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 “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太原工业学院团委于今年暑期广泛组织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覆盖2576名学生、186名教师,组建344支队伍,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聚焦“学习、感悟、践行”,赴山东、河南、江苏等25个省(直辖市),及临汾市隰县、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大同市云冈区等8个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科创促实践 竞赛扬风采
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太原工业学院团委以“目标精准化、内容系统化、实践项目化、传播立体化”为原则,紧扣“知行合一”实践理念,联动各系部分团委挖掘多元路径。围绕 “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科技创新研学”“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等多个主题进行创新突破,推动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回应社会需求。
积极推动科技与实践深度融合,一方面,组织多支实践团队面向基层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普及活动,用通俗语言讲解专业原理,结合简易装置演示,让群众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另一方面,号召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制造简易设备,以技术助力基层高质量转型发展。同时,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践”理念,支持各团队参与全国性科技竞赛,众多队伍斩获佳绩。
在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该校打破学科界限,组建了跨自动化、计算机、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团队。队员们聚焦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前沿,深入企业车间调研,精准捕捉产线协同低效、运维响应滞后等实际痛点,最终锁定 “智能产线优化与远程运维系统”为攻关项目。备赛期间,队员们以真实工业场景为依托,历经方案设计的思维碰撞、算法开发的代码攻坚、系统集成的反复调试,攻克了产线调度、设备实时监测等难题,在赛事中灵活应对通信异常等突发状况,最终斩获省级一等奖,以科技之力为产业优化注入了新动能。
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该校机器人队TITR战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电子电路、机器视觉等多学科知识,自主研发视觉识别系统,确保机器人在高速运转中保持毫米级操作精度,再次登顶总冠军,用实力展现了太工学子的科创风采。
专业融红韵 实践展担当
该校注重引导实践团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讲解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强化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鼓励各系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文字梳理史实、绘画再现事迹、宣讲动人故事”等方式,让专业能力成为激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有力载体。
该校设计艺术系“艺心益意”社会实践团奔赴晋城市阳城县次营镇西南村,以“艺术活化红色记忆,青春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走访了12名老党员,搜集整理“王春护送伤员”“村民支援前线”等16个革命故事,结合村志档案梳理红色历史脉络;结合专业特长,选取村内主干道的28面旧墙作为载体,历时7天完成485平方米的红色主题墙绘,用生动笔触再现革命场景,让斑驳墙面变成“行走的红色教育阵地”。
此外,实践团还与该村党支部人员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在村小学开设公益绘画课堂教儿童绘制红色主题作品,赴王春主题公园开展沉浸式学习并创作纪念画作赠予村委会,以多元形式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代代相传。
青春入乡里 实干促振兴
本年度,该校继续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丰富实践内涵,实现 “广度+深度”双效兼顾。鼓励各系学生积极申报基层岗位,同时引领各实践队伍深入实践乡村,开展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实地调研、助农爱农、普通话推广、村容村貌整改等多维活动,以可见、可闻、可感、可传的实际行动践行担当。
该校团委共组建3支校级实践队伍,选派60余名队员及2名指导教师,赴临汾市隰县寨子乡石村、三交村和环珠村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于晨曦中重温入团誓词,在“七一”期间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厚植爱党情怀,同时深研惠农政策,明确实践方向;下沉农户家中开展帮浇菜园等服务,沉浸式洞察民生需求;化身“技术能手”入户维修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普及反诈知识,帮助200余人安装 “国家反诈中心”APP;走进智慧梨园、果园,跟随农业专家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探索气候、土壤与科技融合的产业路径;夜间架设设备放映红色电影;联合三村举办 “青春助农”主题晚会,用青春活力凝聚乡村共兴共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服务添动能 聚力助发展
实践团队通过技术指导与数字化方案,降低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增收。智能制造项目推广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优化与能耗显著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产线协同与远程运维系统,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多支实践队伍深入基层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报告。文旅领域提出资源开发策略,助力地方旅游品牌升级;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历史价值,为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乡村振兴调研聚焦农业现代化与助农惠农,推动政策优化,切实服务地方发展。
在基层实践中,青年学子通过岗位锻炼、政策宣讲与技术帮扶等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汇聚起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元智慧,深化了对民生需求的理解,锤炼了意志品质,强化了责任担当与社会服务能力,更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价值创造,实现了实践育人与社会贡献的有机统一。